“北京 你实在太冷了”
【“北京 你实在太冷了”】一夜之间,短袖换棉服!10 月中旬,全国多地气温断崖式下跌,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疑问:“这是略过秋天直接入冬了吗?”10 月 21 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全国,北方多地迎来降雪,南方气温也大幅 “跳水”。北京很可能已在 10 月 18 日提前入冬,较常年平均日期提前了近两周。四川黄龙、九寨沟等景区银装素裹,广东地区的人们也纷纷翻出长袖衣衫。这股今年下半年以来强度最强的冷空气,以其影响时间长、降温幅度大,让许多人措手不及,仿佛秋天还没开始,冬天就已兵临城下。
“北京或将提前入冬”—— 这一话题在寒潮来袭初期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北京从 10 月 18 日至 24 日连续 7 天的单日平均气温可能会低于 10℃,根据气象学标准,北京大概率已在 10 月 18 日入冬。对比北京常年 10 月 31 日的平均入冬日,今年提前了将近两周。值得注意的是,北京 2025 年入秋时间为 9 月 13 日,与常年持平,属 2020 年以来最早,并非 “略过秋天”,而是秋季持续时间被压缩。10 月 21 日,北京清晨最低气温仅 2℃,明天部分地区还将迎来小雨,高海拔山区甚至可能出现小雪。不仅是北京,华北多地也在此次冷空气推动下相继入冬,江南地区则全面入秋。
这股冷空气的威力遍布大江南北。在北方,内蒙古、东北地区等多地最高气温仅有个位数,最低气温 0℃线已南压至华北北部一带。10 月 21 日 8 时,河北张家口崇礼气温低至 - 9℃。南方地区也未能幸免,四川毕棚沟、黄龙、九寨沟等景区在 10 月 18 日至 19 日相继迎来今秋初雪。广东全省过程降温幅度达 6℃-10℃,粤北地区最低气温降至 12℃-15℃。“前天还在穿短袖,今天就把毛衣裹得严严实实”—— 四川网友的这条评论道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解读,这是 “下半年以来影响我国强度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时间长、降温幅度大。冷空气自 16 日开始影响我国,持续至 21 日。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低,18 日起,华北、黄淮东部等地连续 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达到入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入秋需满足连续 5 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 22℃,入冬则需连续 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此次降温是秋冬转换期的正常天气过程。与此同时,台风 “风神” 与冷空气共同影响,加大了广东海陆风力,使体感温度更低。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温,各地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北京市气象台早在 10 月 16 日就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怀柔、密云、平谷、大兴等区发布了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延庆区更是发布了霜冻黄色预警信号,提示低温将对农业产生影响。北京市疾控中心也发出提示,建议公众重点保护颈部、腰部、腹部和脚部,避免穿堂风直吹,并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河北北部地区预计 21 日夜间到 22 日夜间将迎来一轮降水过程,主要以雨夹雪或小雪为主,局地有中雪到大雪,当地已提前部署防范措施。
气温骤降,健康防护尤为重要。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降温期间注意保暖的同时要关注身体变化,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添衣物。此外,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
从 10 月 20 日开始,四川盆地将持续阴雨模式,预计未来一周,成都最低温度只有 10℃左右。广东等地气温也将在 22 日或 23 日早晨降至最低点。尽管明起中东部地区将陆续回温,但 25 日前后又有新一股冷空气接力,月底之前气温难有起色,将维持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