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火锅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
【免费火锅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10月21日消息,免费火锅骗走600多名老人4200万引发网友关注!警方查明,诈骗公司在案发前的六个月,已经向600多名老年人非法集资,涉案金额约4200万元。幸运的是,警方追赃挽损率达到近90%,祝阿姨投的10万元拿回了9万元,闾阿姨的13万元也追回了近12万元。2024年8月5日,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其他涉案人员也依法受罚。2023年初,祝阿姨在老友推荐下首次走进一家火锅店,朋友称有老年人专属福利——满足年龄条件可免费吃火锅。温馨的服务、诱人的食物,让“免费午餐”消息在老年群体中传开,引得众人慕名而来。在老人们围坐一桌,享受着免费火锅带来的愉悦时,一位自称“小管家”的年轻人总会适时出现,他笑容可掬,亲切地与老人们交谈,询问他们的口味偏好,仿佛是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原来,这群自称"贴心小管家"的年轻人早有预谋,他们专门挑选老年人晨练的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身着印有企业LOGO的统一制服,手持彩色传单在人群中穿梭。每当有老人驻足,他们便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用亲切的方言介绍道:"大爷大妈,我们店里新开业,今天特别为长辈们准备免费火锅宴,吃完还有礼品拿!"
老人们被簇拥着来到装修气派的火锅店,在"小管家"们殷勤的服务下享用着热气腾腾的涮肉。席间,年轻人不断为老人们添茶倒水,用"干儿子""干女儿"般的亲昵称呼拉近距离。当老人们摸着滚圆的肚子准备起身时,一直守候在旁的"小管家"立即递上准备好的项目手册,声音甜美地开启话术:"叔叔阿姨,我们公司有个特别适合老年人的'云养牛'理财项目,您看这照片上的牛多壮实..."
她翻开精美的宣传册,指着牛场实拍图侃侃而谈:"现在投资一万块就能认养一头小牛犊,公司负责全程饲养销售。每月固定返利833元,年化收益高达50%!而且我们签的是保本合同,就算牛生病了也有保险公司赔付。"说着又掏出手机展示其他老人领取利息的视频。
祝阿姨原本端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当听到"比存银行强十倍"时,终于掏出老花镜仔细查看合同。在年轻人"现在投资还能送有机大米"的催促下,她颤抖着签下五万元的认购单。一个月后,当两千四百元利息准时打入账户时,祝阿姨特意买了水果来店里道谢,看着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收益数字,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晚年的依靠。
此外,诈骗团伙还打起了情感牌。闾阿姨就是在一位介绍来的朋友的影响下,先投了几十万。之后,“小管家”对闾阿姨关怀备至,时常嘘寒问暖,让她觉得过意不去,不想欠这份人情。于是,她先投资了1万元,之后又连续追加了三次,总共投资了13万元。为了进一步吸引老人投资,诈骗公司还推出了“投10万免费游内蒙古基地”的活动。祝阿姨见状,又追加了5万元投资,并如愿以偿地参加了这次旅行。当她看到成群的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还亲自进入牛棚喂草时,对“云养牛”项目更加坚信不疑。
然而,警方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所谓的“内蒙古养牛基地”其实是虚构的,那些牛也根本不存在。这一切都是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骗局,目的就是骗取老人们的养老钱。
2023年5月27日中午,浙江杭州的祝阿姨发现常去的免费午餐火锅店大门紧闭。店门口聚集了众多投资过“项目”的焦急老人。骗局始于“善意”,崩塌于2023年5月26日:上午物业人员发现店内全是老人且不让其进入;下午水电工报警写字楼有老人频繁进出某公司。警方介入后发现,火锅店与该公司为同一伙人所开。
警方最终查明,诈骗公司在案发前的六个月,已经向600多名老年人非法集资,涉案金额约4200万元。
这起骗局并非孤例。类似的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保健品骗局”到“以房养老”,再到如今的“免费火锅”,骗子始终精准狙击老年人的软肋——对健康的担忧、对陪伴的渴望、对养老的焦虑。一方面,老年人普遍缺乏金融风险意识,容易轻信“低风险高收益”的承诺;另一方面,许多老人面临情感空虚的困境,骗子恰好填补了子女关怀的缺失。此外,养老压力与医疗开支的焦虑,也让老年人更渴望通过投资缓解经济负担。
幸运的是,警方追赃挽损率达到近90%,祝阿姨投的10万元拿回了9万元,闾阿姨的13万元也追回了近12万元。2024年8月5日,法院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因犯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其他参与犯罪的人员,也依法受到了相应处罚。
---
法院的判决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句号,王某因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警方努力追回了近90%的资金。但老人们心中的信任感却难以完全修复。免费的火锅还在记忆中冒着热气,而所谓的“养牛基地”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个朴素的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从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情感操控的基础上,骗子通过“虚构实体产业”和“高息承诺”构建资金盘,最终以“跑路”收场。骗子宣称在内蒙古、甘肃等地拥有养牛场、酒厂等产业,并组织老人实地“考察”。然而,警方调查发现,所谓“养牛基地”是临时租赁的场地,牛群和养殖人员均为“临时演员”。承诺年化收益率15%-50%,远超正常理财收益水平。例如,老人投资1万元“认养一头牛”,每月可获利息,年化收益达50%。这种“稳赚不赔”的承诺,精准击中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焦虑。初期用新投资人的资金支付老投资人的利息,制造“盈利”假象。当资金规模达4200万元后,主犯王某卷款跑路,导致700万元利息已支付,实际损失达3500万元。警方冻结2500余万元资金,追赃挽损率近90%,但仍有大量资金被转移或挥霍。主犯王某因集资诈骗罪被判7年6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其余17名从犯也分别获刑。
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或沟通不足,易对“伪亲情”产生依赖。骗子利用这一心理,将诈骗包装成“情感服务”,降低老人警惕性。骗子通过“挂名法定代表人”、未实名登记手机号码等方式规避监管,而传统金融监管手段难以覆盖此类“线下情感+线上资金”的复合型诈骗。尽管《刑法》明确打击集资诈骗,但老人因证据不足或合同形式合法,维权难度大。本案中,部分老人因“合同盖公章”而误信“可起诉索赔”,实则合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文件。
“免费火锅骗局”的本质,是骗子对老年人情感需求与金融风险的双重利用。当社会未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与安全保障时,老人便成为诈骗的理想目标。破解这一困局,既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填补情感空缺,也需要监管部门“长出牙齿”打击犯罪,更需要全社会构建“预防-识别-维权”的全链条防护网。唯有如此,才能让“老有所养”真正落地,而非沦为骗子的“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