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临聘人员偷拍军事装备发家庭群泄密 获5年有期徒刑,将新型军事装备照片发至家庭聊天群!
创始人
2025-10-21 13:03:05
0

临聘人员偷拍军事装备发家庭群泄密

  【临聘人员偷拍军事装备发家庭群泄密】手机屏幕前,一次虚荣的点击,让国防机密变成了互联网上飞速扩散的公开信息。10月21日消息,国家安全部发布泄密国家安全的案例,引网友关注。某国防军工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张某,为在亲友面前炫耀,某国防军工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张某利用在涉密生产车间工作的便利,用手机偷拍正在研发的新型军事装备照片,发送到家庭聊天群。随后群内亲属又将照片转发至其他线上聊天群,导致涉军涉密信息在互联网迅速扩散,造成严重失泄密危害。最终,张某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对此,国家安全部表示,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广大公民若发现涉及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等情况,应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张某作为国防军工单位的临聘人员,本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但他却因一时虚荣,置国家安全于不顾,将涉密信息泄露出去。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事实上,类似张某这样的泄密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因个人保密意识淡薄而导致的泄密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保密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要有效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首先需要加强保密教育。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于涉密岗位的人员,更要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保密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责任,构建全员参与的保密体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保密工作的参与者和守护者。

  这一案例揭示了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问题。当前,为有效提升效能、控制人力成本、满足短期或专项用工需求,部分单位会选择临时聘用工作人员。然而,这类人员流动性较强,若在入职前未能严格审查其背景信息,或在工作中疏于管理和保密教育,可能成为安全保密的薄弱环节和泄密事件的高发区。除了张某案例外,国家安全部还通报了其他几起泄密案件。某科技企业承包本省多家党政机关的涉密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其员工孙某作为涉密人员在某机关驻场服务。然而,孙某长期违规将该机关配发的涉密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中。某一天,孙某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在某餐厅用餐,中途外出接打电话,回来后发现放在座位上的涉密笔记本电脑不翼而飞。情急之下,孙某只得报案。事后,盗窃人员被抓捕,涉密笔记本电脑被找回,孙某也被所在公司辞退。

  在另一起案例中,某区属单位负责人蒋某为撰写工作总结,将2份秘密级文件违规复印后交给承担该工作的服务外包组织负责人谢某。谢某又将文件转交给下属程某,程某为求便利,用手机拍摄2份文件后发送至微信群中,经群成员转发扩散,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蒋某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该组织有关合作协议被终止。这一案例表明,保密管理链条上的任何一环断裂,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复杂的保密环境,国家安全机关提出了严把“入口关”、紧守“权限关”、强化“过程关”、落实“责任关”的多项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全员保密意识,严格执行背景审查,签订保密承诺书,确保可信可用,无风险隐患。同时,严格执行“最小权限”原则,非工作必须不授予过高权限。此外,建立权限定期复核、审查及清理机制,坚决防止权限失控与滥用。将临时聘用人员全面纳入日常保密教育与监管范围,确保聘用人员在岗期间一切行为有监督、可追溯、可审计,不留管理盲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用人部门主体责任。对因管理不力导致泄密的,依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随着数字化产线中核心数据跨网高频流转,传统“围墙式安保”已严重滞后。面对数据泄露、隐蔽隧道等新型攻击手段,军工保密必须从“被动合规”迈向“智能对抗”。军工保密领域正在探索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路防护系统。事前检测包括AI风险识别与分钟级资产清点,实现风险同步归零;事中防护依靠安全沙箱与智能阻断平台,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事后监管通过隐形水印与行为基线分析,实现“十分钟定责闭环”。

  张某在家庭群里的那次点击,犹如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导致军事机密在互联网空间飞速扩散,最终换来五年牢狱之灾。而他所在的单位,同样因管理漏洞面临保密体系的深刻拷问。在数字时代,保密工作已不再只是保密部门的职责,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无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涉密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牢筑保密防线。因为有些错误,一旦按下发送键,就再也没有撤回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