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10万奖金
【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10万奖金】2025年6月,莫言站在惠州百年围屋碧滟楼前,望着客家人远徙的足迹,挥笔写下十字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这十个字,道尽了客家人从中原南阳向海外南洋迁徙的壮阔历史,也暗含着文化传承如古树般生生不息的深意。同时,莫言发出“向天下文友敬求下联”之邀。四个月后,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哪位文坛大家会拔得头筹时,10月20日,21岁的宋珂嘉凭借“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十个字,独揽10万元大奖。初看这对联时,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愣住,心中满是疑惑:这"井壁""井毕"究竟是什么玄妙的词汇?"角亢星张"又指向何方?莫非是某本古籍中失传的天书密码?但恰恰是这看似晦涩难懂、如"天书"般的下联,让在场评委纷纷拍案叫绝,眼中闪烁着发现瑰宝的光芒。原来,宋珂嘉以她独特的文化视角,巧妙地将客家围屋中深植的"井"文化与浩瀚无垠的星空紧密相连,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井壁"二字,实则指的是围屋中那口滋养了世世代代客家人的水井之壁——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源泉,更是游子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每当夜深人静,总能勾起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而"井毕"二字,却如神来之笔,突然将人们的视线从凡尘引向了璀璨的星空,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神秘莫测的"井宿"与"毕宿",它们如同夜空中的灯塔,指引着归家的方向。随后的"角亢星张",更是星宿名称的连续排列,仿佛在夜空中缓缓展开一幅壮丽的星图,让人不禁沉醉于那份浩瀚与神秘之中。
这短短十个字,完成了一次从地面到天空的华丽转身,从围屋中那口实实在在的水井出发,一路延伸至浩瀚宇宙中的星宿轨迹,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家与远方、现实与梦想的动人故事。如果说莫言的上联是横向的地理迁徙,生动描绘了客家人从中原大地到海外异乡的空间跨度,展现了他们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那么宋珂嘉的下联便是纵向的时空对话,从脚下的井台直通头顶的银河,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那片遥远而璀璨的星空,体现了客家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一个"根深叶茂",扎根于大地之上,寓意着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生生不息;一个"星辉灿烂",翱翔于天际之间,象征着客家精神的璀璨夺目与永放光芒。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完整图景,既有扎实的人间烟火,温暖而真实;又有璀璨的精神星空,辽阔而深邃。
更妙的是,这种天地之间的巧妙呼应,恰恰暗合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智慧。那些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古老围屋,不正是既深深扎根于土地,又傲然朝向星空,承载着世代客家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生活哲学与智慧吗?它们见证了客家人的历史变迁,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10月20日,该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六个优秀作品。其中,在本次活动中独得一等奖、并收获10万元丰厚奖金的作者宋珂嘉,是一位年仅21岁的年轻才俊。他对出的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令人拍案叫绝。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先生亲自登台,对本次大赛脱颖而出的一等奖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他深情地表示,这幅对联无论是从对仗工整度、意境深远性,还是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来看,都堪称“多年难遇的绝对”,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了表彰这份杰出成就,除了颁发高达10万元的奖金外,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莫言先生不仅亲临现场,还特别为获奖者宋珂嘉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亲笔书法作品,以此表达对宋珂嘉才华的高度赞赏与深切鼓励。由于宋珂嘉因故未能到场,该奖项由其母亲代为领取。宋母在领奖时激动地表示,孩子决定将奖金的一半慷慨捐出,用于支持“莫言同心”公益项目,为先心病儿童的救治贡献一份力量。
当宋珂嘉决定将5万元奖金捐给“莫言同心”公益项目时,这对联似乎又多了一层现实意义——文化的传承,最终要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从南阳到南洋是空间的跨越,从井壁到星宿是精神的升华,而从获奖到捐赠,则是文化力量在现实中的最美回响。这副对联之所以被称为“多年难遇的绝对”,正是因为它超越了简单的文字游戏,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而一个00后年轻人能用如此精妙的方式接住文学大师抛出的命题,或许正预示着:传统文化的星火,正在新一代手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宋珂嘉的获奖并非偶然。数据显示,00后群体中,参与传统诗词创作的人数较十年前增长320%,短视频平台"飞花令"挑战赛播放量突破百亿次。这届年轻人正以"国潮复兴"为契机,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播范式:将楹联创作与星座文化结合,把书法作品转化为NFT数字藏品,甚至通过AI算法生成个性化对联。这种"传统基因+科技外衣"的创新模式,使对联文化从书房案头走向大众视野,印证了"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与时代同频"的规律。
宋珂嘉决定将半数奖金捐赠"莫言同心"公益项目,这一选择凸显了00后"文化反哺社会"的责任意识。不同于前辈对传统文化的单向继承,这代人更强调"文化践行"的立体维度——既要在创作中实现文化创新,也要在实践中彰显文化价值。当10万元奖金转化为500名先心病儿童的救治希望时,楹联文化完成了从文字游戏到生命关怀的升华,这种转化正是中华文化"文以载道"传统的当代诠释。
从莫言到宋珂嘉,从客家围屋到星辰大海,这场跨越80年的文化接力,印证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当00后用星宿语言对话历史迁徙,用公益行动诠释文化担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个青年的才华绽放,更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自信道路上的代际传承。正如宋珂嘉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对联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起点。"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对根脉的坚守,又有向未来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