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2月1日电 (记者 黄璇)在九龙广播道上,早些年因广播机构林立而被称为“五台山”,而对岸港岛现今亦有“五台山”,正是坚尼地城东面,位于石山街与山市街交界的“五台”建筑群(即太白台、羲皇台、青莲台、桃李台和学士台),一台一街,各有古雅名号。在“青莲台”附近,藏著一座超过百年历史的庙宇——鲁班先师庙。

(香港新闻网制图)
【延伸阅读】
排档:香港街头的文化缩影
跑马地为何叫快活谷?原来与赛马无关

鲁班先师庙坐落在青莲台。(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由港铁坚尼地城站出发,掠过两侧的高楼,沿著山市街顺著台阶拾级而上,拥有百年历史的鲁班先师庙(简称鲁班庙),就坐落在青莲台。鲁班先师庙是香港唯一一座供奉“百匠之师”鲁班先师的庙宇,鲁班先师又名公输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以木工技术闻名,逝世后被尊为木匠的祖师。
鲁班庙始建于1884年,于1888年建成,由当时香港三行(木工、打石和泥水)的同业人士所集资兴建,庙宇的筹建和修建见证了香港建造业的发展历史和华人社群的崛起。

鲁班庙始建于1884年,于1888年建成。(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坐北朝南,但鲁班庙因应山形地势,选择坐东南向西北的坐向。事实上,沿著山市街依山而上的“五台”上所建造的建筑,都一致地采纳了同一坐向,如棋盘地整齐排列著。

鲁班先师庙的山墙独特,呈梯级形,是香港较罕见的“五岳朝天”式山墙。(图源:古物古迹办事处)

鲁班先师庙于今年10月被列为《法定古迹》。(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鲁班庙属两进一天井一开间布局,两进侧面的梯级形山墙被称为“五岳朝天”,在香港属罕见;手工细致的石湾陶塑、灰塑、木雕和壁画,凸显鲁班先师庙的建筑和美学价值,传承了岭南传统建筑的艺术。这座庙宇于2009年12月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并于今年10月被列为《法定古迹》。

鲁班先师位于第二进的正殿。(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庙内供奉五位神祇,其中鲁班先师位于第二进的正殿,左侧为财神,右侧为张皇爷和门神土地,而福德祠则位于第一进的左侧。庙旁还建有广悦堂公所,现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香港鲁班广悦堂主席邓智宏。(香港中通社视频截图)
香港鲁班广悦堂主席邓智宏曾向香港中通社记者介绍,来鲁班庙的业界人士主要是为了拜鲁班先师,祈求工作顺利和生活平安, “(建立鲁班庙的)初心也是为了弘扬鲁班精神,以及有一个地方让大家可以聚集在一起,凝聚(建造)业界力量。”鲁班庙的建立初衷在于弘扬鲁班的精神,促进业界团结,并传承工艺与知识给下一代。

来鲁班庙的业界人士主要是为了拜鲁班先师,祈求工作顺利和生活平安。(香港中通社视频截图)
他表示,“鲁班精神讲的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个是我们工匠本身应该要有的精神。当然再进一步,就是可以创造、创新,有一些发明。再延伸下去,就是应该可以做到将你所学的东西,无论工艺还是知识,传承给下一代。”

鲁班先师庙现存4幅灰塑都是灰塑大师邓子舟和儿子邓居谦的作品。图为庙内“周文王渭水访贤”(即姜太公钓鱼)灰塑。(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这座鲁班庙虽然不大,但是它其实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的岭南建筑(的特色),而在香港的庙宇中,有这么多年历史且有这么齐全(的元素),包括铜塑、灰塑、木雕、壁画等都集一身的(庙宇)其实就很罕有。”邓智宏称,鲁班先师庙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香港工匠精神的象征,吸引著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与朝圣。这座庙宇在繁忙的都市环境中独树一帜,见证了香港的沧海桑田,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现了工匠对技艺的坚持和对精神的追求。(完)
(视频制作:香港中通社记者 董钰婕、孙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