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六(18日)美国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反对特朗普的“不要国王”游行示威。有媒体估算约有超过700万人参加,与反特朗普的“不要国王”第一次游行示威活动相隔不到4个月。上次参加人数仅200万人,这次陡然升至700万人,表明对特朗普强烈不满的人群在急剧上升。同时,世界有包括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18个国家民众,声援美国民众,也举行了反特朗普的游行。
当地时间周六,美国有超过700万人参加反特朗普的“不要国王”游行。(作者供图)
特朗普仅入主白宫半年多,就遭遇两次以“不要国王”为口号的全国性游行”,这是美国建国之后历届总统都没有过的。
从美国历史看,以“不要国王”为口号的第一次游行活动发生在1776年7月9号,这一天是乔治-华盛顿宣读《独立宣言》,以明确“拒绝王权”而引发。今天美国民众反对特朗普并以此冠之,既体现这一“不要国王”有历史缘由,也表明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正是建国先贤们所反对的,更是违背和动摇了美国立国之本。
特朗普的内外政策在遭遇第一次反对游行后,仅视之为是民主党搞的鬼。此后,不仅没有矫正其行为和政策,相反变本加厉,在民主体制中寻找皇权的绝对权威。主要表现在限制言论自由,对各大媒体出言不逊者提起诉讼,甚至直接抓捕。即使过去是同一阵营的人,哪怕出于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的批评,都给予报复。最典型的是对他在第一任时的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的司法追究。
博尔顿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律师,先后在里根、老布什、小布什政府直至2016年特朗普当选后的政府,分别担任过司法部长助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国务院次国务卿,一度是特朗普第一任上最热门的国务卿人选,后来担任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由于他持续对特朗普内外政策进行批评,特朗普下令司法部起诉博尔顿,罪名居然是与特朗普本人曾经遭民主党人政府起诉他的相同,即“泄露国家机密罪”。有关特朗普非要“置博尔顿于死地”的新闻,非盟友国家并不在意,但在美国盟友国家是新闻焦点。这个案子表明特朗普的个人恩怨超过意识形态的分歧。博尔顿捍卫的是美国右派价值观,特朗普不因此视为同类加以宽容,在记者询问他如何看待博尔顿是否最终被定罪时,特朗普并没有理性说按法办事,而是不加掩饰个人厌恶说博尔顿就是个“卑鄙小人”。如果高官如博尔顿被判入狱案例一旦成立,接下来会有一批被特朗普讨厌的高级别官员进监狱。反过来,精英层反对特朗普的言论与行为,更会被禁止。此事件引发精英层担忧,让哪怕是民主党人对头的人们,也开始反对和攻击特朗普,认为可能颠覆司法公正。
不止于此,特朗普上任后的很多行为都引致人们的反对与不满,包括:派遣蒙面国民警卫队,越过州一级行政管理权,遭到当地官员和普通民众抵制和反对;在遣返非法移民中的过于扩大化,则引发少数裔民主党人不满;前不久军中又有多个将校级军官主动辞职,抗议其不依法行政。
同时,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的亲俄立场也引发争议: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会见泽连斯基时佩戴俄罗斯三色旗领带;白宫发言人卡罗琳在回应“特普会”建议时,粗鲁称“是你妈安排的”,损害国家形象。而近期特朗普提出的俄乌和平建议:“双方在现有控制区前线停火,并各自宣布胜利”,因缺乏正义性,被批“金口玉言”;其推动的巴以和平计划也因以色列重启炮击而陷入僵局,被质疑是为诺贝尔奖表演。
由此,这次声势浩大的游行,就不止是民主党“搞的鬼”,很多在竞选中投特朗普票的人们,也加入了反对他的人群。
特朗普回应周六游行示威是在自己社交媒体上发出一个AI做出来的视频。视频内容是特朗普驾驶一架战斗机,在游行示威人群上空,往下撒下一片片大粪,浇得游行的人们满脸是屎。有媒体评论说,特朗普给美国带来的不是黄金,只能是粪便,搞得美国一片臭气熏天。
面对日渐混乱的内政,特朗普很可能会通过对外敌对行动,转移国内注意力。有国际观察人士预测,特朗普近期很可能的军事行动就是出兵哥伦比亚,以打击贩毒为借口,顺便解救那位替他领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斗士。美国已经对在哥伦比亚的美国国民发出警示,要求近期不得在哥伦比亚逗留。特朗普今天发出帖子说,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是鼓励非法毒品生产的领导人。这为下一步美军入侵哥伦比亚作借口了。
反特朗普情绪的高涨和传递,无疑增加了特朗普个人的安全风险。美国情报局透露给福克斯新闻的最新消息称,在特朗普启程从佛罗里达棕榈海滩度假地起飞去首都华盛顿时,发现距离空军一号飞机不远的树林里,有一处架在树干上的狙击站。为了安全起见,特朗普登机时改成人工小型登机梯,以缩小被狙击的目标。也有评论认为,除了情报局能说清楚这个“狙击站”是否存在,无人知晓。特朗普故意夸大反对者们的恶意,为其下一步出手更为严厉的“戡乱”政策和打击对手寻找借口。可以预料,特朗普不可能更张改铉,“不要国王”运动的规模在接下来他执政的日子里,还会升级。政府与民众的对立因此也会加剧,逼近内战边缘的可能性越发增大。特朗普的出现,也许就是美国国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作者钱言:资深时事评论员、香港亚旅卫视常务副总编。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