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自驾到内蒙捡蔬菜:捡了约500斤
【夫妻自驾到内蒙捡蔬菜:捡了约500斤】储藏室里堆满土豆、白菜、洋葱、甘蓝……王女士看着一天的收获,笑得合不拢嘴。从河北燕郊到内蒙古多伦,这对夫妻的“捡秋”之旅,收获了满满一车的冬藏。“我们是从河北燕郊去的内蒙古多伦捡秋,用了就一天的时间,分别有洋葱、土豆、白菜、甘蓝,然后装了满满的一车!”王女士兴奋地说。10月18日,一对河北夫妻自驾前往内蒙古多伦,一次性捡回约500斤蔬菜,储藏室被塞得满满当当,这个冬天他们基本不需要再购买过冬菜了。“就是每次我们去都是就跟捡宝似的,特别开心。”王女士描述他们的“捡秋”经历时,笑声不断。这对夫妻加入的是今秋在内蒙古悄然流行的 “捡秋”大军——在秋收后的田地里捡拾农户遗留的蔬菜。
“捡秋”,又称“拾秋”,是秋收后在田地里捡拾遗漏的果实,避免浪费的传统。在内蒙古的农耕区,每年秋收后,“捡秋”是常态。机械化收割后,大量蔬菜会遗留在田间。对于农户来说,人工捡拾这些“剩下”的蔬菜,成本远超蔬菜本身的价值。“地块太大了,机器收一遍,大部分收走了,剩下的遗漏的实在没精力一个个挖。”一位当地种植户解释道。
这个秋天,内蒙古的“捡秋”活动意外走红网络。国庆期间,一名游客驾车途经内蒙古一处国道旁时,发现田间有许多机械化收割后遗落的土豆。当地老乡不仅慷慨同意他捡拾,还送了他装土豆的大口袋。这段视频在抖音平台迅速引发广大网友关注和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这简直就是 “大草原上的赶海” 。看准这一趋势,内蒙古太仆寺旗甚至发布了4条“捡土豆”路线,贴心告诉游客哪里可以免费捡。
在内蒙古,“捡秋”的内容远不止土豆。除了土豆,游客还能捡到贝贝南瓜、白菜、胡萝卜、洋葱等多种蔬菜。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海岗村,一位网红甚至喊话网友来“捡辣椒”。“当地是辣椒种植区,秋季的辣椒采摘顺序大致为天津红、羊角红、线椒、朝天椒等,会一直持续到11月初。”这位网红介绍道。
对于游客的“捡秋”行为,内蒙古当地农户大多持欢迎态度。“对种植户来说,地块太大了,机器收一遍,大部分收走了,剩下的遗漏的实在没精力一个个挖。就算人力挖了,这点还不好卖,卖给谁?人工还要花钱呢。一番折腾,不如不要。”一位农户坦言。正是这种朴实的心态,让前来“捡秋”的游客倍感温暖。王女士夫妇之所以能一天捡到500斤蔬菜,也与当地农户的慷慨密不可分。
“捡秋”不仅让成年人乐在其中,也成为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生动课堂。全家人一起出动,亲子协作,在“捡秋”中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在大自然中体味别样的假日。“捡秋,捡起的是快乐也是情怀。”一位参与者感叹道。在富含微量元素的土壤中奔跑、捡拾作物,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对他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当时尚的“捡秋”在内蒙古乡间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城市里则兴起了另一股“捡菜”热。一些年轻人背着包、拿着手机,在批发市场废弃的菜堆中,寻找商贩不要的蔬果。“免费捡菜”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甚至有人专门开车前去捡菜。然而,城市“捡菜”却引发了不少争议。有商户吐槽:“一晚上七八拨捡菜的,好菜就给顺走了……”一些菜还能低价处理,被捡走了很影响经营。
无论是乡间“捡秋”还是城市“捡菜”,参与者都应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批发市场内,人车混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新发地市场24小时运转,半夜更是货车穿梭的高峰期,光线差、车流密,之前就发生过捡菜人被剐蹭的事故。”北京新发地市场信息统计部副部长吴松旭提醒道。此外,法律人士也指出,捡拾商户丢弃的食品存在法律风险。“捡拾者明知食品质量有问题仍捡拾、食用,属于自甘风险。依据《民法典》第1176条,需要自行承担后果。”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表示。
看着满满一储藏室的收获,王女士满意地说:“回家后储藏室摆满准备过冬,这一冬就不用买过冬菜了。”从城市到乡间,从“捡菜”到“捡秋”,人们追寻的不仅是一袋免费的蔬菜,更是一种贴近土地、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