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时间战”
【揭秘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时间战”】一场针对“北京时间”的隐秘战争已被挫败!美国国家安全局动用42款特种网络武器,目标直指中国国家授时中心。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网络攻击。2025年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近期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粉碎了美方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这场被网络安全专家称为“时间战”的攻击行动,始于2022年,持续长达两年多。美国安局针对的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国家授时中心——这里负责“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是保障中国各行各业正常运转的“心脏起搏器”。
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美国安局的网攻活动蓄谋已久,呈现递进式、体系化特点。攻击始于2022年3月25日。美国安局首先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初尝甜头后,2023年4月18日起,攻击进一步升级。美方多次利用窃取的登录凭证,入侵国家授时中心计算机,刺探该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情况。攻势在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间达到高潮。美国安局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
为掩盖攻击行径,美国安局采取了一系列隐匿手段。他们多选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发起攻击,利用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等地的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跳板”隐匿攻击源头。攻击过程中还采取伪造数字证书绕过杀毒软件等方式隐藏攻击行为,并使用了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击痕迹。这些精心设计的隐匿措施,充分显示了攻击者的专业性和预谋性。
美国为何要不遗余力地攻击国家授时中心?答案在于时间对现代社会的至关重要性能。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为国家通信、金融、电力、交通、测绘、国防等行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相关设施一旦遭受网攻破坏,将影响“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系统紊乱、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瘫痪、空天发射失败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难以估量。
面对美方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国家安全机关迅速应对,有效处置。机关指导国家授时中心开展清查处置,斩断攻击链路,升级防范措施,消除危害隐患。国家安全机关成功固定了美方网攻证据,为揭露美国网络攻击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美国强推网络霸权,一再践踏国际网络空间规则。以美国安局为首的间谍情报机关任性妄为,持续针对中国、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实施网攻活动。美方还惯于利用其在菲律宾、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省等地的技术阵地发动网攻,从而达到隐藏自身、嫁祸他人的目的。同时,美方还贼喊捉贼,屡屡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胁迫他国炒作所谓“中国黑客攻击事件”,制裁中国企业,起诉中国公民。
铁的事实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乱源。随着最后一条攻击链路的斩断,美国安局针对“北京时间”的网络攻击被全面粉碎。然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醒我们,网络空间的较量从未停止!守护“北京时间”,就是守护国家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