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温来了
【断崖式降温来了】一日之内,夏装换冬衣!我国大部地区正经历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北方多地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的“换季式”降温也紧随其后。“断崖式降温”+阴雨暴击,这个秋天冷得让人措手不及!从10月16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地气温“大跳水”,北方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5℃。这股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堪称今年下半年以来强度最强的冷空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这股冷空气是典型的 “秋季强冷空气”过程,降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本轮冷空气的核心区域首先抵达东北、京津冀以及山西、河南一带。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先后出现大雪、降温过程。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降温幅度达到10~14℃,局地降温甚至超过15℃。北京于10月16日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至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受这股强冷空气影响,北京有望在10月18日提前入冬。而北京常年平均入冬日为10月31日,今年入冬时间明显提前。
随着冷空气主力南下,南方地区也开始体验“换季式”降温。19日-22日,冷空气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明显的大风和降温天气,过程累计降温6~10℃。杭州最高气温降至20℃上下,福州、广州、南宁下周初最高气温也将降至25℃左右。杭州于10月19日正式入秋。从5月12日入夏到10月19日入秋,今年夏天经历了漫长的160天,与平均夏日时长相比足足多出了20天。杭州常年平均入秋时间为10月3日,今年的秋天姗姗来迟。
伴随着降温,雨雪天气也来袭。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已出现明显降雪天气过程,局地降雪量达到10毫米左右。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报,四川局地将有中到大雪。19日晚上到20日白天,甘孜州北部东部、阿坝州和攀西地区阴天间多云有阵雨(雪)或雷雨,部分地方有中雨(雪),局地大雨(雪)。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南方大部分地区还将维持多雨的状态。在频繁降雨的冲刷下,南方部分地区需防范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面对断崖式降温,健康防护尤为重要。穿衣要讲究科学,遵循“洋葱式穿搭”法:内层选透气吸汗的纯棉衣物,中层穿保暖性强的毛衣或抓绒衣,外层搭防风防水的外套。重点部位别漏风:头部、颈部、腰部、脚踝是“抗寒薄弱区”。头部受凉易引发头痛,建议戴针织帽;颈部受凉可能诱发颈椎病,可搭一条薄围巾。老人小孩别穿太多:这类人群代谢较慢,过度包裹容易出汗,反而增加感冒风险。建议比成年人多穿一件薄衣,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合适标准。
气温骤降时,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格外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极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此类人群务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发作。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过滤病原体。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症,且跌倒风险增加。家属应多加关照,确保其居住环境温暖,地面干燥防滑。
降温时节,饮食也需相应调整。多吃 “温性高蛋白”食物:适当吃牛肉、羊肉、鸡肉等高蛋白食物,搭配萝卜、山药等蔬菜,煮成汤羹或焖菜,既能补充热量抗寒,又能养护脾胃。喝对热水更暖身:别喝刚烧开的沸水,晾到40~50℃时饮用最佳,避免刺激食道;也可以泡点生姜红枣茶、桂圆枸杞茶,帮助身体驱寒暖身。少吃“生冷寒凉”食物:刚从冰箱取出来的水果、冷饮、凉拌菜等尽量少吃,避免刺激肠胃,引发腹泻或胃痛。如果想吃水果,可将苹果、梨煮成热汤或蒸着吃。气象专家提醒,本次冷空气过程结束后,还可能受到补充冷空气影响,气温难以快速反弹,偏低的状态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大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平安迎接这个突如其来的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