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20米下坡路装了16条减速带
【贵州一20米下坡路装了16条减速带】短短20米下坡路,竟安装了16条减速带!车辆经过时颠簸如坐船,这段位于贵阳网红打卡点的道路引发网友热议。10月16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在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内,一段下坡路设置了过于密集的减速带,给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不便。该网友疑惑这样的设置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并描述此前驱车到周边网红打卡点游玩时,下坡颠簸感明显,感觉像坐船一样。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段引发争议的路段周边分布着网红打卡点和学校,人流量较大。而网友反映的下坡路段长约20米,车辆通行区域狭窄,会车十分困难,沿途密集设置了16条减速带。
10月16日下午,记者驾车前往该路段实地探访。在翠微巷路段出入口,门禁杆处有工作人员对车辆出入情况进行核实。经现场核实,网友反映的下坡路段确实长约20米,但车辆通行区域十分狭窄,会车异常困难。就驾驶体验而言,即便在减速慢行的情况下,车辆经过时仍有明显的颠簸感。该路段还存在一定的驾驶视线盲区,进一步增加了通行难度。值得注意的是,该路段出入口设置了分时段限行标志。周一至周五的7点30分至8点35分,以及周一、周二、周三、周五的14时45分至15时30分,周四15时50分至16时30分等时间段,禁止车辆从此处通行;周六、周日、节假日除外。
对于翠微巷内密集设置减速带这一情况,不同人群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前来周边游玩的周先生表示:“我今天刚到这边游玩,就个人感受而言,下坡路段设置这些减速带影响不算大,拍照的时候留意一下脚下情况就行。”然而,周边居民和接送孩子的家长则普遍支持减速带的设置。前来接孙子的张阿姨对记者说:“这儿相关区域设置减速带都有挺长一段时间了,特别是碰到雨、雪天气,减速带在防止车辆下坡打滑方面效果特别明显,我个人非常支持这样的设置。”“我也赞同上述看法,因为翠微巷进来没多远就是学校和热门打卡点,减速带的设置很有必要。”骑电瓶车接女儿的吴女士补充道。
家住周边小区的龙先生夫妇,将车靠边停在了下坡路段,打算等待人流高峰期过去再通行。坐在副驾的彭女士向记者说道:“你们瞧,这会儿正赶上放学时间,这儿会车都困难得很。我们每次回家都得在这儿停车等着,这样对大家都安全些。”在她看来,这条路原本就狭窄,很容易造成会车困难,而且周边基础设施也不完善,停车位特别难找,所以就不该让社会车辆随意进出,这样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会更便利。驾驶员龙先生进一步补充说,在他看来,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此处究竟是开放式步行街,还是背街小巷道路,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厘清道路属性。
针对网友反映的问题以及现场走访的情况,记者联系了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区分局四中队。民警回应称,翠微巷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核心地带,周边与多个网红打卡点、学校及单位相连通。由于道路原本就较为狭窄,在交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前,上、下学时段该区域人车混行问题十分突出,车辆行驶与掉头都存在安全隐患,给通行带来极大不便。“结合该区域的实际通行状况,2021年3月至5月期间,我们已开展了集中整治。”接报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反馈道。“在下坡路段设置高密度减速带,是为了强制进出车辆减速慢行,以此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接报民警补充道,该区域实施的分时段限行措施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与人车混行相关的安全事故。民警强调,设置减速带前征求过意见,得到了包括属地社区、小区居民、游玩群众的一致认可。同时,为了兼顾各方的相关需求,该局还在不断优化调整翠微巷的相关配套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在周边划定车位引导规范停车,进一步新增停车位29个。此外,在沿线路段增设4个抓拍违停和违反禁行规定的电子警察,相关道路安全提示牌16块。
至于周边居民龙先生夫妇提出的道路属性问题,接报民警进一步表示,结合实际情况来说,该局无权直接明确翠微巷道路的具体属性。民警表示,在全力做好交通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会将上述问题及时通过有关渠道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这一问题实际上触及了争议的核心——道路属性直接决定了交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如果被明确为步行街,那么高密度减速带甚至限制车辆通行都更具合理性;如果是背街小巷,则需兼顾车辆通行便利性。傍晚时分,翠微巷又迎来了一天中的人流高峰。放学的孩子们穿梭在减速带之间,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这条“网红路”,当地居民则小心翼翼地在减速带间穿行。
这条20米道路上的16条减速带,如同城市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平衡着安全与便利的不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