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经过几个月的激烈竞争,新一届国民党主席的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在约33.14万党员中,共有近13万名党员参加投票,结果,郑丽文以64667票和超过50%的得票率胜出,当选为新一届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香港中通社图片
选举基本情况。回顾此次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可谓一波三折。刚开始,国民党在反对民进党推动的恶性“大罢免”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后,党主席朱立伦“交棒”的态度非常坚决,同时希望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棒”。随后,作为党内担任下届党主席呼声最高的卢秀燕,却多次婉拒朱立伦的劝说,并明确表示不会参选下届党主席。再后来,在此背景下,多位党内重要人士和中生代人士纷纷表露参选意向。在9月中旬登记参选前,共有九名党员表态要参选党主席,分别是民意代表罗智强、前民意代表郑丽文、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国民党副秘书长张雅屏、国民党中常委孙健萍、彰化县县长卓伯源、彰化县议长谢典林、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国大代表”蔡志弘。这是国民党自2001年进行党员直选党主席以来,表态参选人数最多的一次。最终,有罗智强、郑丽文、张亚中、卓伯源、郝龙斌、蔡志弘6人登记参选党主席,也是历史之最。
因为国民党的下一届党主席任务非常艰巨,不仅要负责岛内22个县市长候选人的提名,布局2026年的“九合一”地方选举,还要组织好202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的选举。其中,2028年的选举结果关系到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重返政坛主导权的重要目标。此外,这次党主席选举,对具有132年历史的“百年老店”来说,可谓处于新老交替、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也许会关系到国民党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各方主要观点。在竞选期间,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无论未来的国民党主席是谁,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党主席必须要公开承诺,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跟民意代表选举绝对是最高目标,必须无私无我;第二,党的政策和论述必须重新回到国民党党章和党纲来运作(即坚持“九二共识”);第三,最重要的是新任党主席一定要有能力实现“蓝白合”,这是他作为国民党终身党员对党最重要的呼吁。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则明确表示,“我支持谁?标准很简单:坚守‘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谋求两岸统一的候选人。”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更是明确呼吁,“国民党的世代交替现在是时候了。”值得肯定的是,登记参选党主席的6位候选人在竞选时都明确表示,一旦当选,在两岸关系上一定会坚持“九二共识”。
此外,6位候选人大致可以分为稳健派和改革派。以郝龙斌为代表的属于稳健派,他的有关论述与朱立伦高度重合,既表态“亲美”,又强调“和中保台”,还坚持“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党内一部分重要人物和县市长及地方派系比较支持他。以郑丽文为代表的属于改革派,她不仅理直气壮地认为:“我是中国人”,反对民进党“去中国化”,而且主张国民党要有骨气,与民进党进行坚决斗争,并呼吁进行党内改革。党内希望实现改革和大部分年轻及具有自主性的党员都比较支持她。
胜选主要原因。此次选举结果表明,党主席选举的投票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位居第二名的郝龙斌与郑丽文的得票数相对比较接近,可见,稳健派和改革派的支持者在党内都占有较高的比例。最终郑丽文胜出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国民党基层党员希望实现“世代交替”。长期以来,国民党的党主席基本上都是论资排辈,目前在33.14万党员中,年龄65岁以上的党员超过22万,导致党内的年轻人很难成为中坚力量,所以,年轻党员要求结束“老人政治”,更希望实现“世代交替”。二是,不希望“战斗蓝”只是一个口号。国民党的“战斗蓝”已经提出数年,但在与民进党的斗争中,却始终“温良恭俭让”,几乎没有丝毫战斗力,而郑丽文犀利的问政风格和直率的言语,甚至经常语出惊人,让年轻党员看到了真正的“战斗蓝”。三是,要找回国民党的“党魂”。长期以来,国民党虽然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但是面对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抛出完全违背岛内“宪制性规定”的“新两国论”和所谓“境外敌对势力”及“台湾地位未定论”,不仅没有依据台湾的“宪制性规定”对其进行严正的批驳,而且也缺乏运用“九二共识”与其进行坚决斗争的勇气和底气。特别是在民进党的追杀下,很多高层人士都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郑丽文则在竞选期间不仅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而且痛批民进党“卖台”,并主张国民党要有骨气,突显了重建国民党的核心价值,坚持两岸一中的国民党“党魂”。四是,希望实现“蓝白合”,争取2028年岛内的执政权。今年“蓝白合”共同反对民进党恶性“大罢免”的胜利,为2026年的“九合一”选举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在2028年的选举中能否再次有效实现“蓝白合”的角度出发,大部分党员认为郑丽文是比郝龙斌更好的人选。
今天,国民党的新一届党主席已经产生,终于完成了“世代交替”。希望新任党主席能够团结全党重新出发,带领全党在岛内政坛发挥应有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台海谋和平、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
(本文作者陈士良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秘书长)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上一篇: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开放日热闹欢欣 岑浩辉与访客相聚同乐
下一篇: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