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大爷把跳楼机坐成摇摇椅
· 【70岁大爷把跳楼机坐成摇摇椅】2025年10月17日,北京欢乐谷内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结舌的场景:一位70岁高龄的大爷在跳楼机急速下坠时气定神闲,双手轻扶扶手,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坐在儿童摇摇椅上享受悠闲时光。这一幕被游客拍下后迅速引爆社交媒体,网友戏称“大爷的胆子大不大不知道,但项目负责人的心一定提到了嗓子眼”。而大爷的回应更显洒脱:“我不抽烟不喝酒,就爱玩游乐设施,当兵时练出来的心理素质,现在全用在这儿了!”据悉,他已办理年卡,几乎所有项目都体验过多次,尤其喜欢刺激类项目。从过山车到跳楼机,从大摆锤到鬼屋探险,他几乎将园内所有设施“打卡”了个遍。工作人员透露,大爷是园区的“常客”,甚至与部分员工熟络到能直呼其名。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家人也全力支持——老伴常陪他一同体验温和项目,孙子孙女则偶尔加入,全家共享“速度与激情”。
大爷的“硬核玩法”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在传统观念中,70岁往往与“安享晚年”“静养身心”等标签绑定,而大爷却用行动证明:年龄从不是限制活力的枷锁。
“以前带孙女来玩,她坐儿童过山车都害怕,我看得手痒,干脆自己办了年卡。”大爷回忆道。如今,他不仅成为游乐场的“明星游客”,更在短视频平台收获数万粉丝。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赞叹“大爷活出了我梦想中的退休生活”,也有人担忧“高龄玩刺激项目是否安全”。对此,大爷的回应掷地有声:“我每年体检,身体指标比年轻人还棒!怕什么?”
“我当过兵。”大爷的解释简单有力。在年轻人把“佛系”挂在嘴边的时代,这位长者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硬核养老”。他手握欢乐谷年卡,玩过的刺激项目比不少年轻人吃过的盐还多——当然,医生建议还是要控制摄盐量。
"不抽烟不喝酒,就爱玩这个。"戴着老花镜的王大爷晃了晃手里的游乐场年卡,银发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他口中的"这个",可不是公园里常见的太极扇或广场舞,而是让年轻人都腿软的过山车、跳楼机——这位七旬老人硬是把游乐场玩成了私人健身房,把过山车的俯冲轨迹当成了面部肌肉的抗压训练场。
当晨练的老人们还在公园里慢悠悠地比划二十四式太极拳时,王大爷早已系好过山车的安全压杆,在50米高空迎着呼啸的风练习"面部表情管理":时而抿嘴对抗失重感,时而挑眉迎接气流冲击,活脱脱把惊险项目变成了养生课堂。傍晚广场舞音乐响起时,他又转战大摆锤,在180度旋转中闭目沉思,任由离心力把皱纹都甩成思考的弧线。
"王老又来啦?"游乐场检票口的小李老远就笑着打招呼。这位穿着运动鞋、背着双肩包的常客,每周三准时出现在项目入口,有时还当起临时教练:"姑娘别紧张,腿抖是正常的,跟着我数三个数就到底了!"看着他指导第一次体验跳楼机的游客,工作人员都打趣说该给大爷开个"极限养生专区",说不定还能带动银发经济。从过山车到跳楼机,从大摆锤到海盗船,这位当过工程兵的退休老人,把游乐场变成了自己的第二课堂。当其他老人忙着收集养生偏方时,他手机里存的是过山车俯冲时的云海,是跳楼机顶端的全城夜景,是大摆锤甩到最高点时抓拍的彩虹。"心态年轻,身体自然跟得上",王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排队区那些攥着速效救心丸的年轻人笑道:"我这药啊,就装在笑容里。"
大爷的故事并非孤例。近年来,类似“高龄玩家”频现媒体:云南60岁大爷连续4年办理游乐园年卡,累计玩过山车超万次;四川75岁奶奶坚持冬泳,称“运动是最好的保健品”。这些案例折射出社会对老年生活的认知正在悄然转变——从“保护式养老”转向“赋能式享老”。北京某三甲医院老年科主任指出:“适度刺激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提升平衡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益。关键在于个体评估与科学指导。”而欢乐谷等游乐场所也开始完善服务:为高龄游客提供专属健康问卷、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设置紧急医疗点等。
下次在游乐场看到淡定如老僧入定的白发玩家,别急着惊讶——那可能是正在“休闲模式”下挑战地心引力的隐藏高手。毕竟,真正的玩家从不看年龄,只看谁在下降时还记得对镜头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