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谈杨振宁逝世传闻:别以讹传讹
【施一公谈杨振宁逝世传闻:别以讹传讹】一则突如其来的“讣告”在网络蔓延,将103岁的物理学泰斗杨振宁推上热搜,西湖大学的回应让真相大白。“不要信网上的,不要以讹传讹。” 10月17日17时48分,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在电话里对记者这样回应关于杨振宁逝世的网络传闻。就在同一时间,西湖大学工作人员也向媒体表示:“我们没有收到关于此消息的官方通知。”这场围绕103岁诺贝尔奖得主的生死谜局,在短短几小时内经历了从热搜到辟谣的全过程。
10月17日下午,一则关于“杨振宁逝世”的消息突然在网络上疯传。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无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讨论,表达对这位物理学泰斗的担忧与哀悼。消息来源不明,却像野火一样蔓延。随着关注度不断攀升,真相与谣言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面对愈演愈烈的传闻,记者于17日17时45分许致电杨振宁担任董事会名誉主席的西湖大学。接线工作人员的回应明确而肯定:“我们并未收到关于此消息的官方通知。”三分钟后,记者拨通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的电话。施一公的回复更加直接:“不要信网上的,不要以讹传讹。”这两则来自权威渠道的回应,为这场网络风波按下了停止键。
杨振宁先生近年来已淡出公众视野。公开资料显示,他近年来已较少公开露面。不过,此前曾有杨振宁先生的视频曝出,虽然躺在床上,但精神矍铄。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这位刚刚度过103岁生日的科学家,拥有辉煌的学术生涯。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学术成就远不止于此。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目前,他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这并非杨振宁先生第一次遭遇“被死亡”谣言。近年来,网络上时常传出关于杨振宁先生的不实消息。每当这类谣言出现,都会引发一轮网络关注,而后被证实为假消息。为什么一位健在的科学巨匠会屡屡“被死亡”?这反映了网络时代信息的无序传播,也显示出公众对高龄知名人士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
施一公的“不要以讹传讹”六个字,不仅是对这次特定事件的回应,更是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警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却变得越来越难以保障。杨振宁先生的案例尤其特殊——作为首位荣膺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他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正因如此,公众更应保持理性,等待官方信源的确认,而非盲目跟风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截至发稿时,关于杨振宁先生健康状况的网络谣言已逐渐平息。西湖大学及施一公的及时回应,为这场风波画上了句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思考与等待官方消息,是每一位网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