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注意!“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皮肤上的红色疹子犹如警报器,提醒着我们身心早已不堪重负。一到傍晚就全身发痒,挠个不停,第二天早上却像没事人一样——这是近期一位14岁女孩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神经性皮炎的真实经历。神经性皮炎,被称为“最疼皮肤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期,随着期末、年终压力的叠加,这类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皮肤病进入了高发期。
媛媛(化名)是一位正备战中考的初三学生,最近她遭遇了一种“怪病”。她的耳朵后面经常冒出一片片皮疹,瘙痒感不时袭来,让她坐立难安,甚至连学习都无法顺利进行。更令人不解的是,这种皮疹仿佛设置了闹钟,每天一到傍晚就开始“发作”,而到了第二天早上,症状又会奇迹般缓解。起初,家人以为是普通的皮肤过敏,从药店买来药膏涂抹,但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眼见孩子被皮疹折磨得坐立难安,媛媛妈妈赶紧带她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
接诊的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仔细检查了媛媛的皮肤状况,结合病史询问后,确诊她患上了神经性皮炎。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和阵发性剧痒。为什么皮疹会如此规律地每天“报到”呢?经过进一步详细问诊,医生找到了背后的“真凶”——学习压力。原来,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媛媛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1点后才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出头就起床早读。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让她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傍晚时分,她又要开始一整晚的冲刺,身心俱疲,压力累积到高峰,神经性皮炎便在这时“趁虚而入”。
卜璋于解释,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神经性皮炎的导火索。像媛媛这样的患者并非少数。每年到了期末阶段,医院都会碰到好几例类似的病人,他们中间不止有学生,还有老师。在媛媛就诊后的第二天,一位初中老师也走进了诊室——这是位“熟面孔”,每年一到期末,教学任务繁重,压力陡增,她的皮炎症状就会明显加重。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以止痒为目的,核心是打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常用选择,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醋酸氟轻松乳膏、倍他米松乳膏等。对于严重或难治性神经性皮炎,可采用封包疗法,即先将糖皮质激素软膏涂于皮损处,然后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包裹。
抗组胺药适用于单纯应用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能控制的患者,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紧张、焦虑、神经衰弱症状及瘙痒剧烈者,可应用镇静剂。
对于顽固皮损,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CO2点阵激光技术、超声波导入、聚焦超声等方式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常用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等多种方法。
神经性皮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一些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学会释放压力,在学习和工作间隙进行运动和休闲活动,让身心放松。减少精神压力及情绪紧张,必要时辅以心理治疗。无论学习或工作多忙,都要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是恢复体力和精力的关键。尽量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少吃鱼虾海鲜、牛羊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过热的水及肥皂清洁皮肤,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穿着干净、舒适衣物,贴身衣物尽量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学纤维对皮肤的刺激。
卜璋于表示,神经性皮炎只是压力的一种表现,长期的压力还可能导致失眠、焦虑、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如皮疹、瘙痒、红斑等,或出现其他身体不适,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接受专业治疗。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止痒时要避免采用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刺激方式。如要搔抓,应避免手指与皮肤直接接触,可戴棉或纱质手套或隔着毛巾轻轻搔抓。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提醒,一旦发现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红斑等异常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是造成本病进展的主要原因。
记住,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比盲目地延长学习时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