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闲置手机将达60亿部!60亿部废旧手机该何去何从?
创始人
2025-10-17 20:02:28
0

60亿部废旧手机该何去何从

  【60亿部废旧手机该何去何从】家家户户抽屉里默默“吃灰”的旧手机,正堆积成一座高达60亿部的“城市矿山”!当资源价值与隐私风险并存,这些被遗忘的设备究竟该何去何从?“当你换了新手机,旧手机会怎样处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十四五”时期,我国手机闲置总量预计将达60亿部。这些被束之高阁的废旧手机,既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也是一个潜在的环境威胁。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约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但回收率仅为5%左右。与此同时,一部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已缩短至2.2年。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市场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循环经济考题。

  躺在抽屉里的废旧手机,实际上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们蕴含着巨大的资源价值。据测算,每吨废旧手机可提炼约200克黄金,远高于金矿开采效率。此外,手机中还含有银、铜、铂、钯等多种稀有金属。另一方面,若处置不当,这些电子废弃物将带来严重的环境隐患。手机中的铅、镉等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将直接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然而,绝大部分废旧手机并未踏上科学的循环利用之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高达95%的废旧手机被消费者留存闲置,形成了惊人的“抽屉效应”。

  为何大多数人情愿将旧手机闲置也不愿回收?隐私安全担忧成为首要障碍。“大量二手手机‘宁愿闲置也不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担忧手机存储数据擦除不干净,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王艳红点出了问题的核心。目前,手机数据擦除面临三大难题:操作提示不清晰、擦除方式不彻底、回收渠道不规范。即使用户使用了“恢复出厂设置”功能,部分手机仅删除了文件索引,原始数据仍可通过技术手段恢复。这种担忧并非多余。在个人信息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一部智能手机往往绑定了用户的社交、支付、出行等全方位数据。缺乏安全可靠的回收渠道,使得消费者望而却步。

  除了隐私担忧,当前回收行业自身也存在诸多痛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指出,废旧手机循环利用是个“大产业、大文章”,但仍需破解“回收难、隐私忧、资源浪费”等痛点。回收渠道的碎片化特征明显。消费者通常通过二手平台转让闲置,但定价机制不透明、分级评定体系不完善、售后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回收商不是想着如何充分回收利用废旧手机,而是寻求包装翻新,再以假乱真混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感。与此同时,补贴激励政策尚未跟上,企业积极性不高,回收价格难有竞争力。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国家层面已经开始行动。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于2025年4月成立了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电子电器回收利用难题。今年4月3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宣布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开始向全国省会城市推广,标志着涵盖回收、拆解、熔炼为一体的手机安全处置体系正式全面铺开。消费者现在可通过“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下单,选择上门服务或邮寄保密回收。手机将被送至专业的处置基地,经过安全拆解、机械破碎和末端熔炼等环节,实现安全销毁。

  技术创新正成为解决隐私安全担忧的关键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建设了移动终端数据擦除验证平台,为行业提供权威的数据清除效果认证服务。该平台采用端侧多层级数据恢复等技术手段,对存储空间进行全盘扫描,全面验证数据清除能力的真实性、有效性。同时,平台可生成供用户自主查询的信息清除认证标识,减轻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在标准建设方面,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正在制定二手手机回收数据擦除技术要求、二手手机交易平台服务管理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要求手机采用文件系统全盘加密技术,在用户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时,通过触发加密密钥销毁机制,确保原始数据不可恢复。

  2025年7月18日,一个重要的行业倡议在北京诞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了手机规范高效循环利用推进会,并启动了废旧手机循环利用“伙伴计划”。这一计划汇聚了政府、企业及社会力量,通过加强产业协同、开展政策研究以及推动标准引领三大核心行动破解行业瓶颈。“伙伴计划”首批单位包括中国移动、华为、联想、转转等20家行业上下游企业,涵盖了通信运营商、手机品牌企业、二手销售平台、回收企业、拆解企业等全产业链环节。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伙伴计划’对加强废旧手机循环利用产业协同,畅通产业链条,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方努力下,废旧手机正逐渐从“电子垃圾”转变为“绿色资源”。据转转集团介绍,每部二手手机交易可减少25公斤碳排放,凸显了循环经济的绿色低碳价值。同时,规范高效的回收体系也在不断拓展。中国资环集团与中国邮政合作,构建了前端回收、中端涉密销毁、末端拆解与高值化利用的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体系。未来,这一模式还将延伸至电脑、硬盘等电子产品领域,形成全国性废旧电子电器末端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王艳红所言,我国二手手机循环利用前景广阔,需以“政策引领、技术驱动、消费协同、生态共赢”为核心路径,多方联动,携手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循环回收体系。

  当60亿部废旧手机在抽屉里沉睡时,我们错失的不仅是珍贵的金属资源,更是一个走向绿色发展的契机!从国家队的强势介入到行业伙伴的协同努力,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完善,一场让“电子垃圾”变为“城市矿产”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对于每个消费者而言,参与这场变革其实很简单——让沉睡的旧手机告别抽屉,走向专业的回收渠道。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地球减负,为未来储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