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17日电 (记者 黄璇)10月16日,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举办“跨学科视域下的早期欧亚文明交汇”系列讲座第二场,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梁燕教授,以“中国戏曲在世界的影响与接受”为题发表演讲,吸引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座无虚席。
【延伸阅读】
中国戏曲如何走向世界?北外教授梁燕揭秘百年跨文化之旅
梁燕教授从文本、翻译、演出及研究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中国戏曲海外传播的历程。她透过分析元杂剧的译介、京剧的海外演出,以及美国汉学家的研究特点,探讨中国戏曲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影响、接受与挑战。
讲座吸引众多师生参与。(香港中通社记者 黄璇摄)
在问答环节中,一名音乐系博士生关注中国古老剧种——潮剧的传承与发展,指出潮剧虽因国家推动逐渐“出圈”,却仍面临方言限制等挑战,并请教梁教授对潮剧未来发展的建议。
梁燕教授答道,潮剧的生命力正源于其方言与民间音乐特色,必须坚守根本。她建议透过字幕翻译、海外演出及现代传媒手段进行推广,并鼓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宣传。“我们应拿起笔来写、利用图片与视频传播,但不能为迎合外界而改变其本质。潮剧的古音古调承载独特韵味,失去这些便失去了精神。”
京剧一代宗师梅兰芳。(资料图片)
另有来自宗教及哲学系的陈同学提问,关注梅兰芳访日、访美对当地戏剧形式的影响。
梁燕教授答,梅兰芳1910至1920年代访日期间,因其艺术成就与明星魅力,受到日本各界热烈欢迎。她分析,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观众对京剧中的道德观念与美感表达有较高认同。而梅兰芳访美时,其所演剧目多为古装新戏,题材源自中国文学,展现中国美学,进一步推动东西方艺术对话。她亦提及梅兰芳在抗战时期坚拒为日演出,展现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并强调香港作为京剧名家汇聚之地,在戏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是次讲座为“跨学科视域下的早期欧亚文明交汇”系列之一。该系列以跨领域、跨时代为特色,计划于2025年10月至2026年4月期间举办共15场讲座,旨在促进学界与公众对早期东西文明互鉴的关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