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当地回应居民被要求上交家门钥匙 社区消杀通知“强闯民宅”,究竟发生了什么?
创始人
2025-10-17 16:05:58
0

  当地回应居民被要求上交家门钥匙

  【当地回应居民被要求上交家门钥匙】一纸盖着红色公章的“紧急通知”中“定期消杀”“上交钥匙”“强制开锁”——这些触目惊心的词语,并列出现在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蓬苑社区向居民发出的通知中,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什么时候,社区有权要求居民无条件上交家门钥匙?又是什么赋予了他们强制撬锁入户的权力?10月15日,广东江门网友反映,当地一社区向居民发出消杀蚊虫的紧急通知,要求“单车房”业主上交钥匙,配合入户消杀。通知中明确表示,社区将定期开展全面的消杀工作,以确保居民的健康安全。然而,通知里的一项特殊规定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对于那些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住户,社区将拍照记录情况,并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进入进行消杀。面对网友的广泛质疑,10月15日,社区工作人员出面回应,称前述通知内容确实属实,但考虑到居民的反馈和意见,该通知已经作废,社区将不再强制执行这一规定。“社区有什么权力擅自拆除居民门锁?”这成了所有质疑声中最核心、也最有力的一问。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一纸通知就能凌驾于《宪法》保护的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之上吗?网友们的不解与愤怒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家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从来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入口。它象征着安全、隐私和不可侵犯的个人领域。“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法谚深入人心。而这份通知,却试图以“公共卫生”之名,轻易跨越这条底线。回应中,透露着一种微妙的“转折”。工作人员先是证实通知属实,但紧接着强调“已作废不再强制执行”。他解释起初的动机:“开始的时候,因为有些人说没有钥匙,要我们(社区)自己开,我们就开了。” 这番话,似乎想将强制行为描述为一种应部分居民要求的“服务”。然而,当舆论的潮水涌来,社区迅速改变了立场。“现在考虑到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就不(强制)开门了,不会再撬锁。” 工作人员表示,政策已调整为:单车房业主可自行到社区领取灭蚊用品,自行消杀。

  从“强制开锁”到“自行领取”,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一场潜在的基层治理危机,暂时得以化解。

  但这起事件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治理中某些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为了管理的“效率”或某项工作的“便捷”,有时会忽略程序的合法性与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敬畏。类似“一刀切”、“强制先行”的工作方式,在各地基层管理中并非孤例。公共卫生的初衷固然是好的,灭蚊防病也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然而,良好的初衷,从来不能成为逾越法律红线、侵犯公民私权的理由。基层治理,不仅需要力度,更需要精度;不仅需要效率,更需要法治的准绳与人情的温度。

  这起“钥匙风波”警示所有管理者: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边界,必须清晰且得到尊重。 任何试图模糊这条界线的行为,即便初衷再好,也必然遭遇强烈的反弹。社区的及时纠偏是明智的,但更希望这样的反思能走在舆论发酵之前。

  家家户户的门锁,守护的不仅是一方空间,更是公民社会的基石。在任何时候,撬开它,都需要无比充分且合法的理由,绝非一纸简单的社区通知所能承载。

  从通知内容来看,社区以定期开展消杀工作为由,要求业主上交钥匙,甚至规定逾期未提供钥匙或未开门的,将由专业开锁人员强制开锁。这一规定,无疑是对居民住宅权利的严重侵犯。住宅,作为居民的私人空间,承载着个人隐私与安全,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社区虽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但并无权力擅自拆除居民门锁、强行进入私人住宅。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法律原则,也忽视了居民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尊严,让居民在面对社区管理时,产生了强烈的不安与抵触情绪。

  社区工作人员解释称,最初制定该通知是因部分居民反映没有钥匙,希望社区自行开门消杀。然而,即便出于部分居民的需求,社区也未能充分权衡这种做法对其他居民权利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应遵循民主、公正、合法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社区在未充分征求全体业主意见、未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就出台强制入户消杀的通知,反映出其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对权力边界的清晰认知,忽视了居民权利的优先性。

  面对网友的广泛质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通知已作废不再强制执行,并改为由业主到社区领取灭蚊用品自行消杀。这一转变,体现了社区对民意的尊重和对自身错误的纠正,但背后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承担着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责任。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何做到既有效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又充分尊重居民权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