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交警的”事件涉事女子被行拘 逆行女子与骑车小伙发生剐蹭后,拍摄视频并歪曲事实!
创始人
2025-10-17 12:04:24
0

“我听交警的”事件涉事女子被行拘

  【“我听交警的”事件涉事女子被行拘】10 月 16 日消息,在今年 8 月份的时候,一则 " 我听交警的 " 的视频引发了热议,如今这个事件有了最新后续。根据当事人和律师发布的相关行政处罚决定书,拍摄、上传视频的女子已经被行政拘留。视频中男子的委托律师表示,2025 年 8 月 4 日,在苏州市发生一起电动车碰撞事故,因对方当事人在事发后歪曲事实、公然侮辱,并拍摄、上传视频进行广泛传播,造成我方当事人遭受名誉、肖像侵害与隐私泄露。" 本人接受委托后,积极调查取证、及时提交报案材料、与办案警官有效沟通,现公安机关依法对涉案当事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不仅如此,该男子还正考虑再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追究涉案人的民事侵权责任。据了解,在 8 月 4 日,江苏苏州一小伙骑车时和逆行女子发生剐蹭,女子拿出手机边拍摄边不停质问小伙," 撞了人还揍人是吗?"" 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并且女子还多次诱导小伙承认责任,但小伙全程教科书式回答:" 我听交警的,交警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出结果,我就怎么来,我听交警的。"

  此前网传视频中,小伙在骑车时与逆行女子发生剐蹭,面对女子边拍摄边质问的一连串 “攻势”,小伙全程只冷静回应一句话 ——“我听交警的”,其理智且克制的应对方式,被众多网友称赞为 “教科书式操作”。​事情发生在 苏州街头,当时正值交通流量较大的时段。监控画面显示,小伙骑着车在正常车道上等待绿灯,信号灯转绿,小伙正要起步前行,突然,一名逆行而来的女子与他的车发生了剐蹭。短暂的碰撞后,双方停下了车。​女子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掏出手机,开启拍摄模式,并将镜头对准小伙,情绪激动地质问起来:“撞了人还揍人是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和拍摄,小伙明显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镇定,他语气平稳地说道:“我听交警的,交警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出结果,我就怎么来,我听交警的。” 女子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继续步步紧逼:“你觉得自己有理吗?” 小伙依旧不为所动,重复着那句:“等交警来。”​

  女子的情绪愈发急躁,声音也越来越大,她将手机几乎怼到小伙的跟前,不断重复着:“你撞了我还有理?” 现场气氛愈发紧张,周围路过的行人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女子见小伙始终不 “就范”,甚至开始上升到人身攻击,大声吼道:“我都不知道你怎么活到现在的!” 然而,小伙始终保持着冷静,没有被女子的言语激怒,再次强调:“交警没来之前我是一句话都不会说,我听交警的。”​在僵持的过程中,小伙甚至还从书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不紧不慢地喝了起来,这一淡定的举动与女子的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见逼问无果,只能在一旁气急败坏地等待。​

  10月15日晚,当事小伙通过社交平台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法律惩处的细节。公安机关认定,涉事女子存在三项违法行为:公然侮辱:在交通纠纷中持续使用攻击性语言;肖像权侵害:未经同意传播他人面部影像;隐私泄露:公开他人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

  “这些行为同时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法律专家指出,女子通过网络平台扩大侵害范围的行为,属于“情节较重”情形,依法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最终处罚决定体现的,正是法律对网络空间侵权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受害小伙在律师协助下,已完成民事诉讼的证据链固定。“行政拘留只是第一步。”其代理律师展示的立案材料显示,索赔清单包含名誉损失费、精神损害赔偿等七项诉求,总金额达23万元。这场由交通剐蹭引发的法律战,正从行政处罚延伸至民事赔偿领域。

  在这场风波中,小伙的“金句”引发超2.3亿次网络传播,其核心价值在于:规则意识:面对情绪化质问,始终以“交警认定”为唯一标准;程序正义:拒绝陷入自证陷阱,将纠纷导入法定解决渠道;技术理性:在对方持续施压下保持语言简洁,避免激化矛盾。

  “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对法治程序的尊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利明分析指出,当个人权益受损时,选择依靠公权力介入而非私力救济,既符合现代法治精神,也能有效防止矛盾升级。数据显示,该事件曝光后,苏州12345热线接到的交通纠纷咨询量激增300%,“我听交警的”成为市民处理纠纷的口头禅。

  涉事女子的行为暴露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乱象:通过碎片化剪辑制造信息差,利用公众朴素正义感实施网络暴力。某平台安全团队监测发现,该视频发布24小时内,相关话题下出现1.2万条攻击性评论,其中43%使用“人肉搜索”等违法手段。

  对此,网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新修订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对“断章取义剪辑视频”“煽动网络暴力”等行为,平台方需在2小时内采取限流、删除措施。而苏州公安机关建立的“网络暴力预警系统”,更能在侵权行为发生初期自动识别并固定证据。

  “每个网民都是网络生态的建设者。”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在10月16日的发布会上强调,涉事女子被拘案例具有示范意义——它警示公众,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利用舆论工具逃避责任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这起事件引发的全民讨论,折射出社会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过去“按闹分配”的潜规则,正在被“以法为据”的新常态取代。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的司法解释,拟对“恶意利用网络维权”行为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而多地试点推行的“交通纠纷一体化处理”机制,已实现事故认定、保险理赔、法律援助的“一站式”服务。“法律不会因情绪激烈而偏袒,也不会因沉默隐忍而忽视。”当事小伙在最新声明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事件的核心启示。当逆行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当理性者获得法律的有力支撑,这场由五个字引发的风波,终将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标志性注脚。站在2025年的深秋回望,这起事件给公众留下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法治课——在规则意识与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每个公民都能成为社会公平的守护者,而任何试图践踏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必将遭到反噬。这或许就是“我听交警的”五个字,给予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