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姐放弃工作 来中国追寻功夫梦
【美国空姐放弃工作 来中国追寻功夫梦】艾什莉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法后,收势站稳,周围爆发出阵阵掌声。这位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如今已是中国山东莒州武术馆的“大师姐”。“你可以一辈子学习功夫,永远学不尽。”艾什莉·考奇(Ashley Couch)微笑着说出这句话时,她已在山东莒县的武校度过了三年时光。2025年10月16日消息,一位名叫艾什莉的美国姑娘,放弃了阿联酋航空公司空姐的工作,来到中国山东的乡村武校追寻功夫梦想。她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曾在阿联酋航空公司担任空姐,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但艾什莉从小通过中国功夫电影接触武术,银幕上那些行云流水的动作、蕴含哲理的拳法,以及武者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深深吸引了她。她表示:“中国功夫电影在我心中种下了武术的种子。”2019年,艾什莉毅然辞去空姐工作,只身来到中国江苏新沂弘禅武术学校,正式开启习武生涯。过去,她身着优雅制服,穿梭于世界各地;现在,她每天穿着练功服,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学习功夫的过程远没有想象中轻松。当初学的热情退去后,她遭遇了瓶颈期,难度攀升的动作让她屡屡受挫,甚至一度萌生退意。初到武校,艾什莉对中国武术新奇且进步快,后遇瓶颈想放弃。师父鲍康健鼓励指导,助其重拾信心,还教她功夫哲学与“术道并重”精神。艾什莉曾对中国农村有刻板印象,来华后发现其很现代,甚至部分超西方农村,感叹西方认知过时。
三年后,艾什莉成“大师姐”兼助教,动作获掌声,既学技能也悟到武术智慧。她表示:“中国功夫既深邃又有趣,我要继续探索下去!
”在她看来,功夫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能,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表达方式。艾什莉带领师弟师妹前往其他武校交流学习,通过个人选择搭建起一座文化理解的桥梁。她的经历告诉人们,追求梦想需要勇气,而文化探索则需要开放的心态。
初到武校,艾什莉对中国武术充满新奇,进步迅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遇到了瓶颈,一度想要放弃。在这个关键时刻,师父鲍康健的鼓励与指导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师父不仅帮助她重拾信心,还传授给她功夫哲学与“术道并重”的精神。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艾什莉逐渐领悟到,中国功夫不仅仅是一招一式的格斗技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智慧。三年后,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员成长为“大师姐”兼助教,她的动作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一转变,不仅是她武术技能的提升,更是她对功夫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化。艾什莉的经历告诉我们,文化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破茧成长的过程,只有用心去感受、去领悟,才能真正触摸到文化的精髓。
艾什莉曾对中国农村存在刻板印象,认为那里落后、封闭。然而,来到中国后,她发现中国的农村十分现代,甚至部分地区超过了西方农村。这一发现让她深刻感叹西方认知的过时。在当今世界,信息传播迅速,但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和偏见依然存在。艾什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农村的固有认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不同文化的视角。这启示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仅仅依靠道听途说或媒体报道来了解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而应该亲自去体验、去感受,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消除文化隔阂,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如今的艾什莉,不仅在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积极带领师弟师妹前往其他武校交流学习。她用自己的行动,搭建起了一座文化理解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将中国的功夫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人,也从其他武校中汲取了不同的文化元素,丰富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过艾什莉这样的文化使者,不同文化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就能为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艾什莉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跨文化交流的道路。她以勇气为帆,以热爱为桨,在文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追求梦想需要勇气,而文化探索则需要开放的心态。在全球化的今天,让我们以艾什莉为榜样,勇敢地跨越文化的沟壑,用理解和包容去拥抱不同的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世界。
艾什莉并非特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人被中国武术的魅力所吸引,来华学习功夫。在山东莒县的武校,像艾什莉这样的国际武术学习者正逐渐增多。这些“洋弟子”通过学习中国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
训练结束后,艾什莉擦去汗水,眼神坚定地说道:“中国功夫既深邃又有趣,我要继续探索下去!”从万米高空到乡村武校,从光鲜空姐到功夫传人,艾什莉的转变不仅是职业赛道的转换,更是一次文化追寻的旅程。正如她所说,功夫是条没有尽头的路——而她,才刚刚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