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外卖页面被吐槽“吓人”
【喜茶外卖页面被吐槽“吓人”】10月15日,北京白领李女士在社交平台晒出喜茶外卖页面截图——原本色彩明快的界面被一片黑白取代,搭配深灰色按钮和阴郁的字体设计,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是点奶茶还是参加葬礼?”“喜茶设计师是不是偷偷改行做殡仪馆海报了?”这场由新品推广引发的视觉风暴,在短短24小时内席卷全网。截至10月16日中午,#喜茶外卖页面被吐槽吓人#话题阅读量突破3.2亿次,超12万条评论中,“阴间设计”“丧葬风”成为高频词,甚至有网友戏称:“建议喜茶和殡仪馆联名,推出‘最后一杯’套餐。”作为新茶饮行业的“设计标杆”,喜茶曾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其小程序界面长期采用低饱和度莫兰迪色系,搭配直角卡片设计和动态轮播图,被UI设计界誉为“新茶饮界的苹果”。2023年发布的《喜茶GO应用设计解析》中,专家曾盛赞其“通过留白与渐变营造高级感,每个细节都精准击中Z世代审美”。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黑白革命”彻底颠覆了用户认知。记者实测发现,当用户打开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喜茶店铺时,原本的品牌主色调被替换为深灰与纯白,产品图片蒙上暗角滤镜,连“立即下单”按钮都改用深灰色边框。更引发争议的是,店铺头像从标志性的“喜”字LOGO变为黑白剪影,与某殡葬服务公司的视觉风格高度相似。“我们是为了配合新品‘暗夜幽兰’系列做沉浸式营销。”面对质疑,喜茶北京某门店店长向记者展示宣传物料:这款主打“暗黑系美学”的茶饮,杯身采用哑光黑包装,搭配靛蓝色兰花图案。据其透露,全国1200家门店的外卖界面同步调整,将持续至10月20日新品售罄。这场营销实验很快遭遇现实“打脸”。上海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描述:“中午点单时突然看到黑白界面,手指悬在‘支付’按钮上半天不敢点,总觉得像在操作什么危险程序。”类似反馈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有用户晒出与客服的对话记录:“客服说这是‘艺术表达’,但我点奶茶是为了开心,不是为了接受惊吓。”
更严峻的是信任危机。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10月15日当天关于喜茶的投诉量激增300%,其中42%涉及“界面设计导致误操作”。杭州消费者陈女士投诉称:“黑白界面下看不清规格选项,误点了两份加料,收到后发现根本喝不完。”而此前该品牌因“芒果不新鲜”“饮品中出现异物”等质量问题已累积大量负面评价,此次设计争议无疑雪上加霜。
“这暴露了品牌在创新与用户体验间的失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李明指出,“当视觉冲击超过用户心理承受阈值,再精妙的设计也会变成反效果。”他以2017年某快餐品牌“僵尸主题包装”翻车事件为例,强调“营销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用户感受的基础上”。
事实上,这并非新茶饮行业首次因视觉设计引发争议。2024年,某品牌曾推出“赛博朋克风”门店,因霓虹灯过于刺眼被消费者投诉“引发光敏性癫痫”;2025年初,另一品牌因使用荧光绿包装遭吐槽“像医疗废物”。这些案例折射出一个共性问题:当行业竞争从产品口味转向视觉体验,品牌该如何把握创新尺度?
“新茶饮的消费场景具有强情绪属性。”市场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分析师张薇指出,“消费者点单时往往处于放松状态,突兀的视觉刺激会打破这种心理舒适区。”她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78%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不喜欢的界面设计放弃购买”,其中63%为18-25岁年轻群体——这正是喜茶的核心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争议中部分消费者展现出理性态度。广州设计师林小姐在微博发起投票:“你能接受品牌为推广新品改变界面风格吗?”2.3万名参与者中,58%选择“可以,但要有度”,32%认为“完全不能接受”,仅有10%支持“大胆创新”。这种分歧恰恰反映出当代消费者对品牌营销的复杂心态:既期待新鲜感,又拒绝被冒犯。
面对舆论压力,喜茶于10月16日下午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未充分考量用户视觉体验差异”,并宣布即日起恢复全国门店外卖界面原色调,仅在新品专区保留暗黑风格设计。声明中特别强调:“将优化设计审核流程,未来重大视觉调整前进行用户测试。”
这场风波为行业敲响警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海涛分析:“当流量竞争进入白热化,品牌容易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但真正的用户体验设计,应该是在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话题。”
回顾喜茶的发展历程,其成功恰恰源于对用户感受的精准把握。从2012年首创“芝士奶盖茶”,到2020年推出可降解包装,再到2023年上线“口味记忆”功能,这个品牌曾多次通过细节创新赢得口碑。此次“黑白界面”事件,或许正是其从“流量导向”回归“用户导向”的转折点。
当离开喜茶门店时,注意到电子屏已换回熟悉的莫兰迪色系,但“暗夜幽兰”的宣传海报依然醒目。这场争议终将平息,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如何既保持创新锐度,又守住对用户的基本敬畏?
或许答案就藏在喜茶最初的命名里——“喜”字背后,是对传递快乐的本真追求。当营销回归这份初心,那些被争议掩盖的设计巧思,才能真正成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温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