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撒糖” 甜到救人一命
【无人机“撒糖” 甜到救人一命】2025年10月1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又温暖人心的救援行动。刘女士驾车时突发严重低血糖,出现头晕、手抖、全身无力症状,被迫停靠应急车道报警。因假期车流量大、巡逻车受阻,交警启用警用无人机,搭载着特制急救药箱的无人机迅速升空,药箱内不仅装有常备急救药品,还贴心配备了糖果、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食品。一架配备先进导航系统的无人机以3.5米/秒的稳定速度匀速穿越低空,螺旋桨划破气流发出规律的嗡鸣声。机身下方悬挂的急救药箱通过双重保险绳索固定,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银色光泽。地面操控人员紧盯屏幕上的三维定位图,手指在操控杆上精准微调,确保无人机沿着既定航线直飞向二十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事故现场。当无人机抵达指定坐标上方时,操控系统自动触发绳索释放机制,经过防抖处理的急救药箱划出优美抛物线,稳稳降落在被困在第三车道的刘女士车顶。此时距离警方接收到紧急求助电话仅过去9分47秒,从无人机起飞到完成精准投送的全流程控制在10分钟内。随后,两辆闪着警灯的巡逻车迅速抵达现场,民警在车流中设置警示标志,引导刘女士将车辆安全驶离应急车道。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八天长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迎来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北京交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出,京藏、京港澳等主要高速公路将呈现典型的"上午出京、下午进京"潮汐车流特征,车流高峰时段较往年延长1.5小时。
交通监测显示,10月1日至4日7-12时,五环路外环平均时速28公里,部分收费站排队超2公里。河北高速交警数据表明,双节期间河北高速在途流量峰值57.1万辆次,同比增8.3%,京哈等干线日流量破12万。受雨雾及潮汐车流影响,47处拥堵,事故报警量同比升23%,多项数据创2012年国庆免费政策以来新高。
京港澳高速这类交通大动脉,更是面临着严峻的通行压力。在河南,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会处的K690段,高峰期每天车流量高达23万辆。一旦发生事故,很快就会造成大面积拥堵。
面对刘女士的紧急求助和拥堵路况,河北高速交警永年大队指挥中心作出了一个创新决定——启用无人机进行救援。无人机迅速响应。民警将糖果、巧克力装入无人机储物盒,通过实时画面精准定位,操控无人机飞向现场。无人机以3.5米/秒的速度飞越拥堵路段,仅用10分钟就抵达刘女士车辆所在位置。通过无人机回传的画面,民警精准操控无人机平稳降落在应急车道安全区域,将“救命药箱”送到刘女士手中。“吃点糖先缓缓,警车马上到!”民警赵煜栋通过无人机喊话安抚刘女士。
这次“撒糖”救援并非偶然。河北高速交警已大规模应用无人机警务。双节期间,他们共出动无人机5150架次,协助处警189次,飞行1367小时。值得一提的是,辖区8200公里高速公路未发生一般程序事故。无人机在高速交管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疏堵保畅的“先锋”、纠正违法的“空中哨兵”、服务民生的“救援能手”。在73个服务区部署的无人机,用科技力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双节期间,无人机累计完成民生救助133次,获赠锦旗15面、感谢信8封。
低空飞行技术正迅速应用于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医疗物资配送方面,重庆大渡口区开启了医疗物资“低空速配”。从通用技术重药物流土主基地到重钢总医院的航线,空中距离约22.1公里,无人机全程自主飞行,历时28分钟,比传统陆运节省超过30分钟。在物流领域,苏州开通了长三角地区首条跨江跨省快递无人机航线。太仓港区至上海崇明无人机跨江物流航线全程13公里,物流时效从近3小时大幅压缩至15分钟。杭州钱塘区也开通了首条跨区县低空物流航线,连接钱塘区智慧谷与海宁市周王庙镇,单程仅需约20分钟,比传统陆运时效性提升达83.3%。
---
救援结束后,民警赵煜栋、刘少鸿驾驶警车赶到现场。他们发现刘女士症状虽有缓解,但仍有乏力感,不敢再驾车。民警刘少鸿随即接过方向盘,驾驶车辆带着刘女士就近驶离高速,直至其家人赶来接应。这样的无人机救援在国庆期间并非个例。10月1日同日,河北高速交警七支队高碑店大队也用无人机精准将“救命糖果”投送到了低血糖患者朱女士手中,用时不到7分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此次救援行动中,警用无人机搭载的特制急救药箱,不仅装有常备急救药品,还贴心配备了糖果、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食品。这一细节,体现了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在紧急时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糖果,却成为了拯救生命的关键“武器”。它让我们看到,科技并非冰冷的工具,而是可以充满温度,在关键时刻给予人们温暖与希望。这种人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让应急救援不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生命尊重与关爱的体现。
模式创新,引领应急救援体系新变革
此次无人机“撒糖”救援行动,为应急救援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展示了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巨大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投递急救物资,还可以在灾害监测、人员搜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应急救援的精准化、快速化和常态化。这种模式的创新,将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应急响应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成功的救援案例,为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此类科技应用的支持和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推动无人机应急救援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无人机应急救援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这一科技成果。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无人机应急救援的研发和应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