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2次驾机冲向蘑菇云
【女飞行员2次驾机冲向蘑菇云】1964年,罗布泊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震动世界。蘑菇云腾空而起,一架飞机却逆势而行,冲向那片死亡烟云。28岁的女飞行员张连芳,用生命完成了这次飞行,却毅然返航再冲一次——“我张连芳干啥都要十全十美!”今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1周年。这段尘封的传奇再度引发热议——女飞行员张连芳两度驾机冲向蘑菇云,为核试验获取关键数据。如今已89岁高龄的张连芳,是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六中心的退休干部。直到近半个世纪后,她的事迹才被世人知晓。
1959年,张连芳从航校毕业,成为空军某部飞行领航员,被称作驾驶员的“指南针”。 1964年,一项改变她生命的任务到来了。“领导谈话说,有一项绝密任务,选来选去把我选上了。他说,应该有生命危险,要立生死状。”张连芳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进入倒计时。为了获得分析爆炸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必须进行空中取样。这在国外通常由无人机完成,但当时的中国尚无此技术,只能由飞行员冒死穿越蘑菇云,进行人工取样。面对未知的危险,28岁的张连芳没有犹豫。她和战友们在西北大漠经历了8个月的艰苦训练。罗布泊大风肆虐、环境恶劣,但张连芳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的决心就是誓与飞机共存!”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巨大的蘑菇云在戈壁滩上空升起,看似美丽却隐藏着致命的辐射和杀伤力。张连芳和战友们驾驶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向蘑菇云。进入烟云的瞬间,强烈的冲击让飞机剧烈颠簸。“飞机震动得上蹿下跳,脸像发烧一样。”张连芳回忆道。好不容易穿越成功,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返回再来一次!“我怕收集得不准,穿过去以后又返回来,又穿一次,这样我才放心。”张连芳解释着她的执着,“要保证任务完成得好,我张连芳干啥都要十全十美,不能半途而废。”这种追求完美、不畏牺牲的精神,支撑着她完成了这次危险的任务。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是“地爆”方式,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因此,实现“空爆”被提上了中国核试验的议事日程。当空军接到空投原子弹的试验任务时,张连芳奉命再次来到大西北。1965年5月14日,中国首次飞机空投原子弹试验正式开始。当戈壁滩再次升起蘑菇云,张连芳和战友们没有丝毫犹豫,又一次起飞,冲向蘑菇云。 这意味着她再次将自己暴露在辐射危险中,只为获取最准确的数据。连续两年参与两次关键核试验,张连芳成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核爆试验后,张连芳回到部队,继续默默从事飞机领航员的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 她的贡献尘封了近半个世纪,才被大家知晓。今年8月1日,在鄂州市烈士陵园纪念馆举行的“红色精神荆楚行”巡展上,张连芳捐赠了自己的日记本和飞行员战备包。这些实物,见证了她参与两次原子弹试验的传奇经历。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女性穿云飞行员,张连芳的故事近年来才通过纪录片《穿越蘑菇云的人》等渠道为公众所知。
张连芳曾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什么!”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内核。如今,已年近90的她,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达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那个年代的人,为了国家可以付出一切。”她的故事之所以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正是因为这种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张连芳和战友们的壮举,犹如一道划破长空的光芒,照亮了一个时代的坚韧与奉献。当他们驾机冲向蘑菇云时,心中装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
如今,蘑菇云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每一次向死而生的飞行,都是对生命价值最崇高的诠释——这或许就是张连芳故事中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