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店老板:金价跌起来像泄洪
【金店老板:金价跌起来像泄洪】10月15日,浙江杭州。顾客卖出500克黄金,1天赚了近5万元。14日,金价从920涨到950,午后又跌回去。金店老板:这样的金价跌起来像泄洪。“没有承受能力的顾客 难以承受这起伏”。 一位网友分享自己失败的投资教训,在银行积存金产品处于高位时,未能抵御住追涨的诱惑,选择果断买入。当时,他满心期待金价能继续攀升,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不料,市场行情却急转直下,他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遭遇了亏损,足足亏掉了一个月辛苦挣来的工资。具体来说,这位网友是在金价高达840元/克的时候,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入场好时机,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资金。然而,市场并未如他所愿继续上行,反而一路下跌,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毫无回升之势。最终,金价跌至750元/克,他也被深深套牢,资金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鸟儿,无法及时抽离。无独有偶,在投资领域,类似的悲剧总是不断上演。杭州一位95后的年轻投资者小郭,也经历了类似的遭遇。作为初次涉足黄金投资的新手,小郭对市场了解甚少,只是看到周围人纷纷买入黄金,且都一副信心满满、稳赚不赔的样子,便也忍不住跟风操作。他拿出了自己辛苦攒下的两个月工资,共计1.6万元,在金价809元/克附近的位置,怀揣着对财富的憧憬买入了黄金。然而,市场总是充满变数,就像变幻莫测的天气,买入后金价便开始了连续下跌的走势,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路走低。这让小郭的投资瞬间陷入了困境,原本的期待化为泡影,只剩下满心的焦虑和无奈。
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投资者不惜动用上千万的存款来投资黄金,试图在这片黄金海洋中捞得一笔巨额财富,结果却在一夜之间亏损超过47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投资者在4月22日以829元/克的高点,如同赌徒般大胆地买入了大量黄金,满心以为自己抓住了财富的尾巴。然而,次日金价便出现了大幅下跌,如同暴风雨突然袭来,打得他措手不及。面对突如其来的亏损,他不得不选择立即清仓,就像在火灾中匆忙逃离一样,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而在山东,也有一位王先生因为贷款投资黄金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他听闻黄金投资前景可观,便心生一计,贷款了110万元用于购买实物黄金,原本期望能够通过黄金的增值来获得收益,从此走上财富自由的道路。然而,他在金价736元/克的高位购入后,金价却开始了一路下跌的走势,如同坐上了滑梯,一落千丈。最终,他的投资亏损超过了4万元,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如同背负着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由于黄金势头一直猛烈。
2025年的深圳水贝,这座被誉为“中国宝都”的黄金珠宝集散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国际金价如脱缰野马般狂飙,纽约期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价格冲破1200元/克,水贝的黄金交易大屏因访问量过载而“白屏”,商家戏称“金价都涨冒烟了”。然而,这场财富盛宴的背后,却暗藏着投机者的血本无归与市场的深度震荡。水贝的街头,挤满了来自全国的购金者。柜台前,消费者举着计算器反复核对克价与工费,销售人员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有人一次性购入200克金条,有人囤积“金豆豆”作为长期投资。
在社交平台的热议浪潮中,一则“8天假期躺赚近万元”的帖子迅速蹿红。原来,有网友晒出了自己投资黄金的账单——因国际金价单克上涨40元,其持有的245克黄金瞬间浮盈超9800元,相当于短短数日就赚回了近万元。这样的收益让不少人眼红,更有人直言不讳:“现在买黄金,比炒股还刺激,风险虽在,但收益也真香!”
水贝黄金市场作为深圳乃至全国知名的黄金集散地,其独特的“批零融合”模式在此刻凸显出巨大优势。这里的黄金克重严格按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价浮动,确保价格透明公正;而工费更是亲民,仅15-30元/克,远低于品牌店每克40元以上的加工费。这样的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涌入。他们通过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新兴方式,以“白菜价”轻松购入黄金,甚至将“金豆豆”这类小克重黄金作为每月储蓄的新选择,既保值又有趣。
水贝的商家们对此也是乐见其成,一位商家笑着描述道:“我们这里没有导购的吆喝声,只有金条堆成小山,顾客们自己拎着防尘袋,像挑白菜一样选金子,自由又自在。”
然而,金价的暴涨并非对所有人都是福音。9月13日,水贝黄金市场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粤宝鑫等16家黄金料商同日爆雷,负责人集体失联,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以上。这些料商原本依靠“搬砖”模式,即从低价市场购入黄金,再转手卖给高价市场,赚取微薄差价维持生计。但为了追求更高利润,他们不惜参与高杠杆投机,结果却血本无归。
具体来说,当金价在780元/克时,这些料商借入大量黄金并出售,赌的是金价会跌至760元/克,这样每克就能赚取20元的差价。但现实却残酷地给了他们一记重击,金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一路飙升至835元/克。这意味着,料商们每克亏损超过50元,资金链迅速断裂,最终只能选择跑路。下游商家因此遭受重创,一位商家价值1.6万元的20克黄金料就这样打了水漂。更令人唏嘘的是,一对00后姐妹花裸辞后满怀憧憬地开店,却因涉案金额小,连立案回执都拿不到,只能自认倒霉。
水贝年交易额超7000亿元,黄金日均流转5-10吨,但“低保证金+高货值控制”的交易模式在单边行情下暴露致命缺陷。部分料商通过“寄存生息”“板料对赌”放大杠杆,年化收益达2%-7%,但金价稍有波动便引发连锁违约。2025年9月,某头部料商停业导致百户商户损失超千万,外地金店被卷走超百克黄金原料,单笔损失达90万元。
面对危机,水贝并未停滞。罗湖区政府推出五大升级措施,试图将水贝从“规模制造”推向“价值创造”:
品牌赋能:吸引国内外品牌设立总部,推动周大生、周六福等上市企业扩张。
数智赋能:联合华为云建设AI大模型中心,聚焦“AI+设计研发”“AI+智能制造”。
设计赋能: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引进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资源,打造原创珠宝品牌。
文化赋能:融入故宫IP、“国家宝藏”等文创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
出海赋能: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
商家也在自救。部分料商转型“现货现款”模式,拒绝锁价交易;年轻设计师推出“轻量化”古法金饰品,降低投资门槛;直播间里,主播反复强调:“黄金是避险资产,不是投机工具!”
水贝的黄金狂潮,是财富机遇,也是人性试炼场。当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有人欢呼“黄金时代”,有人警惕“泡沫破裂”。但可以确定的是,水贝的未来不在于赌金价涨跌,而在于能否通过品牌、设计、科技与文化的赋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价值”。
正如一位在水贝扎根20年的商家所言:“黄金永远发光,但靠投机赚钱的人,终将被市场淘汰。”在这片沸腾的黄金土地上,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敬畏风险、坚守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