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李梓萌遭AI仿冒带货 在拥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推销普通糖果类鱼油产品!
创始人
2025-10-17 02:01:02
0

央视主持人李梓萌遭AI仿冒带货

  【央视主持人李梓萌遭AI仿冒带货】10月1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的一起案件引发舆论哗然——某公司通过AI换脸技术冒用央视主持人李梓萌形象,在拥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推销普通糖果类鱼油产品,宣称其具有治疗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疾病的功效。这起案件不仅成为北京首例针对AI生成虚假广告的行政处罚案例,更揭开了技术滥用背景下新型消费欺诈的冰山一角。今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反映某公司通过视频账号宣传的“深海多烯鱼油”涉嫌虚假宣传。调查人员进入该企业直播间时,展板上赫然标注着“适合头晕头痛、手麻脚麻、记忆下降人群”等医疗用语,而直播画面中竟出现了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形象。这位以干练短发和字正腔圆播报风格著称的“新国脸”代表,其虚拟形象正以权威媒体人的口吻推销产品。

  经立案调查,真相令人震惊:涉事公司销售的鱼油产品实际执行标准为糖果,属于普通食品,根本不具备任何治疗功能。更关键的是,视频中的李梓萌形象完全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生成。从口型同步到表情管理,虚拟形象与真人几乎无异,足以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

  “这种操作突破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法律界人士指出,涉事公司同时违反《广告法》中关于“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等名义或形象作证明”的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得实施混淆行为”的条款。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涉案账号被永久封禁。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与李梓萌的公众形象密不可分。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资深主持人,她1996年以辽宁省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中国传媒大学,2000年进入央视后主持《国际时讯》《新闻早8点》等栏目,2006年成为《新闻联播》最年轻主播,2007年正式担任固定主持人。其标志性的播报风格与专业素养,使她成为商业代言的“权威符号”。

  “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她的公信力。”市场监管人员透露,涉事公司选择李梓萌作为仿冒对象,旨在利用公众对央视主持人的信任降低消费者警惕性。数据显示,该直播间在伪造李梓萌形象后,产品销量短期内暴涨300%,直至被举报查处。

  这并非李梓萌首次遭遇身份盗用。近年来,随着AI技术普及,从语音克隆到深度伪造,公众人物形象被滥用的案例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发生12起“AI克隆人”营销事件,涉及明星、学者、企业家等多类群体。李梓萌此次被仿冒,再次印证了名人效应在数字时代的双刃剑效应。

  调查发现,涉事直播间背后隐藏着完整的AI虚假广告产业链。从数据包交易到虚拟形象定制,从话术模板设计到流量推广,不法分子形成了一条“技术+营销”的黑色链条。

  “制作一个高仿真虚拟形象的成本已降至万元以下。”某AI技术供应商透露,通过购买公众人物的公开影像资料,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仅需72小时即可生成足以乱真的虚拟形象。而涉事直播间使用的“深海多烯鱼油”产品,成本不足5元/盒,却以“央视主持人推荐”为噱头,标价高达298元/盒。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虚假广告往往与精准推送技术结合。涉事公司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记录,将伪造视频定向推送给中老年群体——该群体既是保健品消费主力军,也是AI技术认知的薄弱环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统计显示,举报该产品的消费者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78%。

  这起案件的处理为同类违法行为监管提供了范本。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通报中明确:AI内容生产者需对生成内容承担连带责任,平台方未尽到审核义务的,将面临“双罚”机制。与此同时,法律界人士呼吁加快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法》,明确技术使用的边界与责任。

  技术层面,区块链存证、数字水印等监管手段正在试点。某区块链企业展示的存证系统显示,通过为原始影像添加不可篡改的时间戳与哈希值,可有效追溯AI内容的生成源头。而数字水印技术则能在虚拟形象中嵌入隐形标识,即使经过压缩传输仍可识别真伪。

  “维护市场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出,消费者应提高对AI技术的辨识能力,遇到“名人带货”时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平台方需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建立AI生成内容的标识制度;监管部门则应强化跨区域协作,斩断灰色产业链的利益链条。

  当虚拟形象可以完美复刻真人,当算法推荐能够精准操控认知,这起案件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AI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筑牢法律与道德的双重防线。李梓萌在得知被仿冒后表示:“作为媒体人,我深知公众信任的来之不易。任何技术滥用行为,都是在透支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础。”从英国对11家中国实体的无理制裁,到AI技术伪造名人形象的消费欺诈,2025年的世界正经历着技术革命与规则重构的剧烈碰撞。在这场变革中,唯有坚持技术向善、法律至上、道德为本,才能让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正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通报中所言:“数字时代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挑战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这起案件的终结,不应是监管的终点,而应是构建可信数字生态的起点。当88万粉丝的直播间沦为虚假广告的温床,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同行,如何让市场活力与法治精神共融。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一次对规则的坚守、每一份对真相的追求、每一声对正义的呼唤之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