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外卖页面被吐槽“吓人”
【喜茶外卖页面被吐槽“吓人”】黑白配色的外卖页面,让本想点杯奶茶的网友瞬间食欲全无,纷纷调侃喜茶是不是忘了自己卖的是让人快乐的饮品。“打开外卖软件吓了一跳,瞬间都不想吃饭了。”10月15日,有网友发文吐槽喜茶的外卖页面设计,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截图显示,喜茶在外卖平台上采用了大面积黑白配色——背景为纯黑或深灰,文字和图标则为白色,部分用户认为这种设计“像殡葬风”“太阴间”,与餐饮品牌应有的轻松愉悦氛围存在明显偏差。据媒体报道,针对这一争议,喜茶店员回应称,此次页面调整主要是为了配合近期推出的新品系列,采用统一配色方案旨在增强品牌视觉辨识度,提升整体宣传效果。然而,这一官方解释并未能有效平息公众质疑,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不满,认为"推广新品固然重要,但不应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强调品牌应在创新与保持原有特色间找到平衡点。这款暗黑系设计上线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许多用户直呼该设计“太阴间”,与餐饮品牌应有的轻松愉悦氛围格格不入。“它好像忘了自己叫喜茶。”一位网友的辣评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不少人疑惑,一个主营色彩缤纷饮品与食品的品牌,为何会选择如此沉郁的配色方案。更有网友毫不留情地形容这款设计犹如“殡葬风”,让人不禁联想到与喜庆就餐完全相反的场合。
面对争议,有媒体报道称喜茶店员解释,此次页面调整是为配合近期推出的新品,采用统一配色以增强视觉辨识度。这已不是喜茶第一次因品牌形象调整引发讨论。今年7月,喜茶曾因“偷偷调整了logo”登上微博热搜。这并非喜茶首次更换Logo。2022年9月,喜茶曾悄然去掉Logo中人物的涂黑头发和握杯手指,被网友戏称“Logo一夜秃了”。
用户体验是品牌发展的生命线,对于餐饮品牌而言尤为重要。消费者选择一个餐饮品牌,不仅仅是为了品尝美食,更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的消费体验。喜茶外卖页面的设计失误,恰恰破坏了这种消费体验。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的声音能够迅速传播并放大,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表达的不满,可能会引发更多消费者的共鸣,进而影响品牌的口碑和市场份额。品牌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创新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是背道而驰。喜茶此次事件提醒着所有品牌,在进行任何创新尝试之前,都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感受和需求,确保创新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而不是带来困扰。
实际上,这已经并非喜茶在近期首次陷入争议的漩涡。早在今年4月,喜茶推出的新品“牦牛乳恰安莫”就因为冰块过量的问题,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投诉与不满。当时,有网友亲自进行实测后发现,标价高达23元一杯的奶茶,其中冰块所占的比例竟然高达30%以上。即便消费者特意选择“少少冰”的选项,杯内依然被塞入了大量冰块,这与消费者原本的预期相差甚远。“他们宣传时所说的‘少冰’,和我理解的那种少冰状态完全不同。”一位来自广东的消费者周女士无奈地表示,当她要求去冰后,发现饮品的量竟然不足杯体的三分之二,这让她感到十分失望。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喜茶的员工爆料称,喜茶频繁地更改新品的配方。“有时候上新第二天早上就改配方了。”一位在喜茶工作的打工人透露道,现在的产品“其实就是普通的轻乳茶”,与最初宣传的版本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这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误导。
与此同时,喜茶还面临着品控不一的严峻质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自己分别在喜茶的加盟店和直营店购买了同款饮品,结果发现两者的品质相差巨大。该顾客表示,即便是在同样的备注条件下,不同门店出品的饮品在温度、口感以及小料的丰富程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网络上甚至流传起了一份“喜茶直营店与加盟店辨别指南”,教消费者如何通过查看营业执照等方式来区分门店类型。“现在消费者居然还要自己查营业执照,才能知道哪家喜茶门店的质量靠谱。”一位网友对此批评道,这充分反映了喜茶在门店品控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喜茶的争议并不限于国内。今年3月,英国喜茶因使用纯英文菜单引发留学生不满。看到满眼英文的菜单,甚至连中国店员也被要求假装听不懂中文,让顾客感到既为难又失望。尽管喜茶随后恢复了中英文结合的菜单,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中国品牌出海如何平衡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从菜单设计到配方调整,从品控管理到海外策略,喜茶近期的系列争议折射出茶饮行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摸索与挑战。对于品牌而言,创新和统一的平衡始终是个难题。当网友笑称“它好像忘了自己叫喜茶”时,或许也暗示着品牌在追求新鲜感的同时,不应忘记带给消费者最初的那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