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 中俄农业合作破局贸易壁垒!
创始人
2025-10-16 15:06:22
0

俄媒:俄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

  【俄媒:俄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10月14日,一辆满载4吨俄罗斯黑麦粉的货车从西伯利亚广袤麦田驶出,穿越中俄边境口岸,将首批"黑色黄金"送抵中国。这批看似普通的面粉,实则是中俄农业合作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美式贸易保护主义席卷全球的当下,两国以农产品贸易为支点,撬动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新格局。这批黑麦粉的旅程始于2025年5月8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的《俄罗斯粗面粉和黑麦面粉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为两国农业贸易扫清了制度障碍。协议明确规定,俄方需对种植区域实施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年度监测,在加工环节设置澳洲蛛甲诱捕装置,所有输华产品必须附带符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检疫证书。"这不仅是4吨面粉的运输,更是两国质检体系的高度互信。"中国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负责人指出,俄方企业需通过中方"单一窗口"注册,其生产、加工、贮存全流程须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6月3日,海关总署公告的发布标志着通道正式开启,俄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随即启动首批订单的检疫监管。在俄新西伯利亚州的农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将符合标准的黑麦粉装入印有中俄双语标识的包装袋。"每袋面粉都承载着两国农业人的期待。"合作社主任伊万诺夫抚摸着印有"输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包装,这些产品将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入中国烘焙市场。

  这批黑麦粉的抵达,恰逢美国对华301关税加征的敏感时刻。当白宫贸易代表办公室仍在计算"关税收入"时,中俄已用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单边主义终将自食其果。

  "俄罗斯黑麦粉的蛋白质含量达14%,特别适合制作全麦面包。"上海某进口食品公司采购经理李薇展示着检测报告,其灰分含量0.55%、湿面筋值32%的指标,远超国内同类产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烘焙行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对高端面粉的需求年均增长18%,而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三大黑麦生产国,其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天然竞争优势。

  这种互补性在数据中更为直观: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农产品贸易额达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品类增速均超20%。"当某些国家忙着筑墙时,我们正在拆除壁垒。"俄罗斯农业部长帕特鲁舍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两国建立的农产品快速通关机制,使物流时间缩短40%。

  首批黑麦粉的顺利通关,离不开两国在规则对接上的深度合作。根据议定书要求,俄方需建立从田间到口岸的全链条追溯体系,每批货物必须提供种植地块GPS坐标、农药使用记录、加工车间温湿度数据等23项指标。中国海关则开发了智能审单系统,能在30秒内完成证书核验与风险评估。

  "这种制度型开放比简单的关税减免更有价值。"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指出,中俄在SPS(动植物卫生检疫)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非西方中心"的规则制定样本。数据显示,两国联合培育的耐寒小麦品种已在西伯利亚地区推广,使单产提高15%,这种技术合作模式正被写入金砖国家农业合作白皮书。

  在黑龙江绥芬河口岸,海关关员正在对首批黑麦粉进行抽样检测。"我们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现场负责人展示着手持终端,设备实时上传的检测数据已同步至中俄双方监管平台。这种透明化的监管机制,使通关效率提升60%,为后续大规模进口奠定基础。

  首批黑麦粉的落地,预示着中俄经贸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价值链深度整合转型。在山东青岛,中粮集团与俄罗斯联合粮食公司合资的面粉加工厂即将投产,设计年产能达20万吨。"我们将采用俄方原料+中方技术的模式,产品直供京津冀烘焙市场。"项目负责人透露,这种纵向整合使成本降低12%,碳排放减少18%。

  这种合作模式正在多领域复制。在能源领域,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在科技领域,两国联合研发的寒地水稻品种在黑龙江试验成功;在基础设施领域,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货运量同比增长3倍。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俄产业链融合使双方GDP各提升0.8%,创造就业岗位超50万个。

  当首批黑麦粉在华北平原的面粉厂转化为香气四溢的面包时,华盛顿的贸易政策制定者或许该重新审视其战略。历史经验表明,1930年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2018年贸易战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500亿美元。而今,中俄用4吨黑麦粉证明:开放合作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唯一解药。

  "这批面粉的价值不在于其重量,而在于它承载的文明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指出,当某些国家沉迷于"脱钩断链"时,中俄正在构建不依赖西方体系的自主产业链。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不仅保障了14亿中国人的粮袋子,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发展范式。站在满洲里口岸眺望,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与西伯利亚铁路的轰鸣声交织成曲。4吨黑麦粉的旅程,恰似中俄关系在新时代的缩影——当某些国家忙着竖起贸易高墙时,两个大国选择携手开辟通途。这不仅是农产品的双向流动,更是多极化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对霸权主义的无声反击。历史终将证明:合作共赢的阳光,永远比零和博弈的阴霾更持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