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拟用2360万租房当学生宿舍
【浙大拟用2360万租房当学生宿舍】一块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周边5公里内的出租屋招牌,可能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会成为这所顶尖学府的“延伸校区”。2025年10月,浙江大学拟投入2360万元租赁紫金港校区周边5公里内的社会用房作为学生宿舍,提供不少于3000张床位,以缓解校内住宿紧张问题。该计划面向202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此安排不影响在读学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浙江大学正与全国众多高校一样,面临着学生宿舍不足的普遍难题。此举标志着高校后勤服务正迎来一场社会化改革的浪潮。对于住宿费上,无论学生入住校内宿舍或校外租赁房,住宿费用均按校内标准收取,不额外增加负担。2026级专硕生第一学年由学校统一安排校外住宿,第二学年起需自行解决,但学校承诺“视情况给予适当租金补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这所被誉为“东方剑桥”的高等学府,正面临着一道现实难题——校园空间增长追赶不上学生数量增长。校方坦诚,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宿舍已然捉襟见肘。浙江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是国内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否认了“因延毕研究生数量过多导致宿舍紧张”的猜测。
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紧张并非浙大独有。纵观浙江高校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住宿采用申请制,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浙江工业大学则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安排住宿,但联合培养学生仅在第一年享受校内住宿。在教育大众化浪潮中,如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生活保障,各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浙大的解决方案颇具创新——直接租赁社会用房作为学生宿舍。根据公告,学校计划在紫金港校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租赁精装修、可拎包入住的社会用房。这些房屋不仅能提供至少3000张床位,还配有配套服务用房,完全满足学生宿舍需求。最引人关注的是那2360万元的预算。若以3000个床位计算,相当于每个床位预算约7867元。但校方明确,无论学生住在校内还是校外,住宿费都将保持一致,不会额外增加学生负担。
这笔巨额资金将用于为学生打造真正的“校外校园”。
这一新政完全针对202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根据浙江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这批专硕生将体验一种前所未有的就读模式:第一学年原则上由学校租用校外资源安排住宿,后续则需自行解决,学校将视情给予适当补贴。这一安排不影响目前在读的学生,堪称专为新生设计的“校外校园”计划。对专硕生而言,这种安排实则契合了专业学位培养的特点。许多专硕项目在第二学年需外出实习,固定宿舍反而可能闲置。校外住宿既能缓解学校压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校外租房,学生负担是否会加重?浙大给出了否定答案。学校承诺,无论学生入住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赁房,住宿费用均按校内标准收取。这意味着学生无需为校外住宿支付额外费用,这在杭州租房市场日益昂贵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以杭州租房市场为例,链家网站显示,浙大玉泉校区边上一套21平方米的公寓月租达2350元,而求是大厦20平方米的公寓月租也要2300元。相较之下,学校统一租赁的社会用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享受校内住宿价格,无疑是双赢之举。
浙江大学此举,实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大步。通过社会化采购方式解决专硕宿舍不足,学校希望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这已不是简单的“租房”行为,而是一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实践。事实上,国内多所高校早已开始类似探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明确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不安排住宿。教育资源整合与社会力量结合,正成为解决高校扩张中资源瓶颈的一把钥匙。
浙江大学西迁时期,老一辈浙大人曾用“文军长征”来形容知识分子的艰苦迁徙。如今,浙大再次引领风潮,只为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心读书。
当2026级专硕生拖着行李走进学校为他们租赁的“校外校园”时,他们将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关于住宿的故事,更是一所大学在快速发展中守护教育本真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