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10月14日,2026年国考公告发布,报考年龄首次放宽至18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可达43岁。消息发布后,引发大量考生关注,这一变动犹如在原本已白热化的考公战场上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不少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表示将重拾备考计划。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无数像Jason这样曾被年龄门槛绊住脚步的职场人,原本在面对招聘启事上那道无形的"35岁红线"时,只能无奈地黯然转身,心中满是不甘与失落。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职场生态的优化,他们眼中熄灭的希望之火如今又重新熊熊燃烧起来。这些自嘲为"考场上的三八大盖"的职场人——38岁上下,却依然怀揣着与应届生们"硬刚"到底的勇气与决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备考之路。备考大军的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在图书馆那安静而充满书香气息的空间里,原本应是青春洋溢、满脸胶原蛋白的应届生们的天下,如今却多了不少发际线后移、眼角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家伙们"。他们与年轻学子并肩而坐,共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奋力拼搏。
据悉,Jason目前在苏州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中辛勤工作。今年已经35岁的他,在两个月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终于下定决心挑战自我,尝试报考江苏公务员这一对他而言既具吸引力又充满挑战的岗位。为了这个目标,Jason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复习计划:在正常的工作日里,每天下班后,无论工作多么疲惫,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坐在书桌前,刷上3个小时的公务员考试习题。从行测的逻辑推理、数量关系,到申论的议论文写作、时事热点分析,每一类题型他都不放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而到了周末,Jason则会早早地起床,前往那座他心中最安静的图书馆。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一坐就是6个小时。期间,他会全神贯注地完成公考APP上每周一次的模拟测试,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考场之中。测试结束后,他还会认真复盘结果,仔细分析每一道错题的原因,查漏补缺,确保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在紧张的复习间隙,Jason也不忘家庭的重要性。他会抽空回家,与家人共进一顿温馨的晚餐,陪孩子玩耍一会儿,享受那难得而珍贵的亲子时光。这份对家庭的关爱与责任,也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Jason表示,之所以准备考公,主要是现在所处的行业是近年来公认的“夕阳行业”,尽管还没有马上换工作的压力,但他仍然希望为自己储备一些机会。在多番比较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
“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先后经历过外企、民企、央企,平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多,自认很熟悉体制内的工作氛围。“年轻的时候,对于‘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但现在年纪大了,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更倾向于稳定。”历经数月刷题备考,Jason的行测模考才刚刚突破60。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是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
Jason的日常,是千万大龄考生的缩影。工作日,他雷打不动刷题3小时;周末则在图书馆浸泡6小时,完成公考APP的模拟测试。复习间隙,他匆匆回家吃饭,陪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又回到书海。“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外企、民企、央企都待过,最终却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了。”Jason苦笑着,“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现在更倾向于稳定。”他所在的行业正值寒冬,尽管暂时没有失业风险,但他已感受到刺骨寒意。
而对Jason而言,最扎心的莫过于行测模考成绩——奋战数月,刚刚突破60分。“题目我都懂,但速度就是跟不上。”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这并非个例。相比应届生,大龄考生面临的不仅是应试技能的减退。记忆力的衰退是第一个“硬伤”。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条文,仿佛在和他们玩捉迷藏;而体力的下降,则让长时间的备考变成一场耐力考验。更关键的是,他们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孩子的哭闹、妻子的抱怨、父母的期待,都让本已紧张的备考雪上加霜。
1989年出生的河南考生L去年12月国考后,在社交平台感叹“最后一次国考”,但未如愿。不少30多岁大龄考生在其平台留言分享考公经历,有人请教如何兼顾孩子与备考。大龄备考人员面临家庭情况复杂困境,“宝妈”群体更受影响,她们备考时遭亲友质疑,背负多重压力,全职备考还会增加不稳定因素。长期从事考公培训的潘老师分析,即便年龄放宽,35岁以上考生也难大量涌入,因备考强度大,该年龄段人群精力不足且要顾家,有稳定收入和社会积累的更难下决心备考。
除了自身面临的困难,大龄考生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在一些人眼中,公务员工作更适合年轻、有冲劲的人,认为大龄考生进入体制内会缺乏创新精神和活力。这种片面的观念无疑给大龄考生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然而,大龄考生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些是应届生所不具备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时,可能更加沉稳和成熟。社会应该摒弃对大龄考生的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认可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的多元选择和不懈努力。
考公年龄放宽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调整,为大龄考生打开了通往体制内的大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大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面临着应试能力、时间精力分配以及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正视这些挑战,为大龄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备考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追求职业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同时,也希望大龄考生能够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Jason收拾好厚厚的复习资料,手机里是孩子发来的语音:“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他回了一句“快了”,然后走向停车场。车里,还有一本翻烂了的《申论范文宝典》。
这条路,他走了三个月,而与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大龄考生,刚刚获得上路的资格。年龄放宽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激烈竞争的开始。
当38岁的考生走进考场,他们书写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一代人对安稳生活的最后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