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10月14日,2026年国考公告发布,报考年龄首次放宽至18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可达43岁。不少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表示将重拾备考计划。无数像Jason这样的职场人,原本已在年龄门槛前黯然转身,如今却重燃希望。他们自嘲为“考场上的三八大盖”——38岁,准备与应届生们“硬刚”到底。备考大军的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图书馆里,坐在满脸胶原蛋白的应届生旁边的,是发际线后移、眼角带纹的“老家伙们”。据悉,Jason目前在苏州工作,今年已经35岁的他,在两个月前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挑战自我,尝试报考江苏公务员。为了这个目标,Jason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在正常的工作日里,每天结束繁忙的工作后,Jason便开启了雷打不动的备考模式。他会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将公务员考试习题集一本本摊开在面前,从行测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到言语理解,再到申论的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大作文,每一类题型他都认真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时而奋笔疾书,在草稿纸上演算推理;时而眉头紧锁,仔细琢磨题目的含义;时而又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快速写下答案。就这样,一刷就是3个小时,仿佛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而到了周末,Jason则会早早地收拾好学习资料,前往那座安静的图书馆。他总是习惯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或许有绿树摇曳,或许有行人匆匆,但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书本和试卷上。一坐就是6个小时,期间他全神贯注地打开公考APP,完成每周一次的模拟测试。他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每一个选项都经过深思熟虑。测试结束后,他并不会立刻放松,而是认真复盘结果,仔细分析每一道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并标注出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紧张的复习间隙,Jason也不忘家庭的重要性。他会特意抽空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一顿温馨的晚餐。餐桌上,他会和家人分享一天中的趣事,也会倾听家人的烦恼和快乐。饭后,他还会陪孩子玩耍一会儿,或是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或是给孩子讲故事,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Jason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Jason表示,之所以准备考公,主要是因为他现在所处的行业近年来发展态势不佳,被大家公认是“夕阳行业”。尽管目前他还没有马上换工作的压力,但他深知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仍然希望为自己储备一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多番比较和考虑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认为那里或许能为他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发展前景的平台。
“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先后经历过外企、民企、央企,平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多,自认很熟悉体制内的工作氛围。“年轻的时候,对于‘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但现在年纪大了,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更倾向于稳定。”历经数月刷题备考,Jason的行测模考才刚刚突破60。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是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
Jason的日常生活轨迹,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千万大龄考生为梦想拼搏的坚韧身影。平日里,每当工作日的喧嚣落幕,夜幕悄然降临,他总会雷打不动地坐在书桌前,开启长达3小时的刷题之旅。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映照着他专注而坚定的脸庞,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他都认真琢磨,不放过任何细节。
而到了周末,图书馆便成了他的“第二战场”。他会早早来到这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一坐就是6个小时。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全神贯注地完成公考APP上的模拟测试,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只有眼前的题目和心中的目标。复习的间隙,他才会匆匆忙忙地赶回家,简单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然后陪孩子玩上一会儿。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他的疲惫仿佛也消散了几分。但很快,他又会带着对未来的期许,重新回到书海,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Jason经朋友提醒,知自己年龄也可考公考编,才着手复习。他职业经历丰富,历经职场起伏后,将目光投向体制内。行业寒冬,虽暂无失业风险,但Jason深感压力,更倾向稳定,希望有安稳归宿。备考中,行测模考成绩最扎心,奋战数月他才突破60分,理解力没问题但速度跟不上,每次模考后都充满挫败感。这并非Jason一人困境,大龄考生挑战复杂,有应试技能减退、身体和家庭多重压力,记忆力衰退、体力下降,还背负家庭重担,但即便如此,他们仍为梦想奋斗。
1989年出生的河南考生L去年12月国考后,在社交平台感叹“最后一次国考”,但未如愿。不少30多岁大龄考生在其平台留言分享考公经历,有人请教如何兼顾孩子与备考。大龄备考人员面临家庭情况复杂困境,“宝妈”群体更受影响,她们备考时遭亲友质疑,背负多重压力,全职备考还会增加不稳定因素。长期从事考公培训的潘老师分析,即便年龄放宽,35岁以上考生也难大量涌入,因备考强度大,该年龄段人群精力不足且要顾家,有稳定收入和社会积累的更难下决心备考。
除了自身面临的困难,大龄考生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在一些人眼中,公务员工作更适合年轻、有冲劲的人,认为大龄考生进入体制内会缺乏创新精神和活力。这种片面的观念无疑给大龄考生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然而,大龄考生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些是应届生所不具备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时,可能更加沉稳和成熟。社会应该摒弃对大龄考生的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认可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的多元选择和不懈努力。
考公年龄放宽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调整,为大龄考生打开了通往体制内的大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大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面临着应试能力、时间精力分配以及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正视这些挑战,为大龄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备考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追求职业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同时,也希望大龄考生能够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Jason收拾好厚厚的复习资料,手机里是孩子发来的语音:“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他回了一句“快了”,然后走向停车场。车里,还有一本翻烂了的《申论范文宝典》。
这条路,他走了三个月,而与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大龄考生,刚刚获得上路的资格。年龄放宽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激烈竞争的开始。
当38岁的考生走进考场,他们书写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一代人对安稳生活的最后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