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开卖啤酒售价5.9元起
【蜜雪冰城开卖啤酒售价5.9元起】10月14日,郑州正弘城商圈的蜜雪冰城门店旁,一家不足10平方米的“鲜啤福鹿家”门店前排起长队。身着红色工装的年轻白领李女士手持5.9元的德式小麦啤感慨:“以前觉得精酿是‘小资专属’,现在雪王让我实现了‘啤酒自由’。”当日,蜜雪冰城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的消息引爆热搜,这场从奶茶到精酿的跨界,既被视为新茶饮巨头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突围,也因5.9元颠覆性定价引发行业震动。“经典德式小麦啤5.9元/杯,砂糖橘果啤7.9元/杯,区域限定款‘三碗不过岗’14.9元/杯。”郑州花园路鲜啤福鹿家门店的价目表显示,其产品价格仅为同类精酿市场价的1/3至1/2。这种定价策略与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6元冰淇淋的“平价基因”一脉相承,但背后是更复杂的供应链重构。据内部人士透露,蜜雪冰城通过集中采购麦芽、啤酒花等原料,使原料成本降低18%;采用“总部酿造成品液+门店现打”模式,将冷链运输损耗率从行业平均的12%压缩至7.8%。这种“去中间化”的供应链设计,让福鹿家在2024年实现从亏损152万到净利润107万元的逆袭,门店数量突破1200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这相当于把奶茶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复制到啤酒领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陈明指出,蜜雪冰城正通过5.9元啤酒构建“日茶夜酒”消费链——白天靠4元柠檬水锁定学生群体,夜晚用5.9元精酿捕获年轻白领,形成全天候消费闭环。在鲜啤福鹿家门店,22岁的程序员张宇正用手机拍摄杯身印有“请勿酒后驾车”的龙井茶香啤。“我们这一代喝酒不追求醉,要的是仪式感和情绪价值。”他的观点得到《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佐证:52.7%的Z世代在快乐时选择饮酒,26.7%在压力大时饮酒,而啤酒、果酒、鸡尾酒位列消费前三。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催生出“茶啤”“果啤”等新品类。福鹿家推出的砂糖橘果啤、茉莉花茶啤等产品,将酒精度控制在3%以下,既保留啤酒的麦香,又融入茶果的清新。在杭州龙湖天街店,区域限定款“三碗不过岗”因采用绍兴黄酒基底,上市首周即售罄,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社交货币”。
“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是对消费场景的重构。”上海交通大学市场营销教授王琳分析,蜜雪冰城通过5.9元啤酒切入“微醺经济”,将传统啤酒的“聚餐场景”拓展为“独处放松”“社交破冰”等新场景,精准击中Z世代“悦己消费”的需求。
尽管蜜雪冰城的跨界看似顺风顺水,但啤酒行业的竞争远比茶饮激烈。青岛啤酒以“鲜啤1903社区店”闪电布局,华润啤酒旗下“雪花鲜酿工坊”凭借工厂直供策略快速扩张,行业在低价区间的“内卷”已趋白热化。
“鲜酿价格不断下降,部分产品已与平价饮料相当。”在浙江经营“日咖夜酒”酒吧的杨盛透露,当前精酿啤酒毛利率普遍不足40%,而蜜雪冰城因涉及冷链物流与酿造工艺,成本压力更大。对此,蜜雪冰城CFO在投资者电话会中回应:“我们将通过门店规模效应分摊成本,2026年计划将鲜啤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5%。”
这种自信源于蜜雪冰城庞大的终端网络。截至2025年10月,其全球门店突破5.2万家,其中83%位于三四线城市。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渠道布局,让福鹿家啤酒能快速触达下沉市场。在洛阳老城十字街店,5.9元的精酿啤酒与隔壁蜜雪冰城门店形成联动,消费者可凭奶茶小票兑换啤酒优惠券,实现流量互导。
蜜雪冰城的跨界并非孤例。2024年胖东来推出的2.5元精酿小麦啤酒引发抢购潮,河南金星啤酒的茶饮风味啤酒系列亦掀起热潮。这些案例揭示一个趋势:当传统啤酒巨头陷入存量竞争,新势力正通过“高质平价+场景创新”开辟新赛道。
但低价策略能否持续?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指出,2030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但行业洗牌将加速。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警告:“若仅靠价格竞争,极易陷入‘营收增长而利润不增’的泥潭。”
蜜雪冰城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其正在测试的“啤酒+小吃”套餐、夜间外卖专送服务,以及与幸运咖(蜜雪旗下咖啡品牌)的联名活动,均指向更深的战略意图——通过构建“日茶夜酒”生态,将单次消费转化为全天候粘性。在成都太古里店,消费者可用同一账户在蜜雪冰城、幸运咖、福鹿家三个品牌消费,积分互通,形成闭环。
从4元柠檬水到5.9元精酿,蜜雪冰城的每一次跨界都在重塑行业规则。这场“价格屠夫”的突围战,本质上是消费降级时代下,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效应”向“价值创新”转型的缩影。当年轻人在雪王门店举起5.9元的啤酒杯,他们消费的不仅是液体,更是一种“不端着”的生活态度——拒绝传统酒桌文化的束缚,追求轻松自在的微醺体验。这种消费观的变迁,正在倒逼整个啤酒行业从“功能导向”转向“情绪导向”。“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更便宜,而在于谁能真正理解年轻人。”王琳教授的总结一针见血。蜜雪冰城的5.9元啤酒能否续写神话?答案或许藏在每一杯冒着泡沫的精酿里——那里有Z世代对自由的定义,有中国制造对创新的执着,更有一个古老行业在新时代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