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王丰铃)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成功通航,首艘货船已于13日晚抵达英国最大港口费利克斯托港。受访专家认为,中欧北极航线通航,有助扩大经济效益,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巩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意义非凡。
10月13日,历时20天,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驶入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图源:新华社
首航的“伊斯坦布尔桥”货轮满载约4000个标准箱。据宁波海关统计,此行货值约人民币14亿元,既有日用品、服装、零部件等产品,也有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 。货轮将陆续在英国、德国、波兰和荷兰的港口完成卸载作业。
该货轮在中国港口青岛、上海、宁波集中收货后,9月23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仅用15天直达欧洲,随后遇风暴“艾米”,为保障安全减速航行,较计划晚两天抵达费利克斯托港。
中欧北极快航为季节性航道,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直达欧洲。此次通航历时20天,相比中欧班列约25天、苏伊士运河航线约40天、好望角航线约50天的航期,时效优势明显。
负责该航线的海杰航运(香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李晓斌表示,该公司计划未来投入更多冰区加强型船舶运力,实现夏季通航区间的固定航线布置,并将努力实现中欧北极航线全年通航。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14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从经济效益来看,中欧北极快航航程短,比中欧班列单柜成本节省30%,极富发展前景。从国际战略环境来看,美欧传统联盟受冲击,美国正试图通过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来抑制中国,在新的国际博弈背景下,北极航线更靠近俄罗斯领海,中欧北极快航也有助巩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战略价值极高。另外,中欧班列9月因波兰边境安全考量暂停运输,造成货物积压,马六甲海峡又属咽喉要道,中欧北极快航的通航有助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格局,稳定中欧经贸关系。
有德国专家接受媒体采访亦指出,中欧北极快航并非单行道,而是双赢网,可加强中欧双方经贸领域的互惠互利,让更多欧洲产品出口到中国。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封期缩减,破冰技术进步降低了航行成本,令北极航线吸引全球目光,开启新的地缘政治角力。美国更是急于控制北极航线,加快吞并格陵兰岛的步伐,意图扩大军事部署。
刘澜昌认为,未来北极是全球争夺的新制高点,各国都会投入力量。美国在破冰船制造方面不占优势,更多著眼于军事控制。若要和平利用北极资源,实现永续发展,需要各国建立共同契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