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开卖啤酒售价5.9元起
【蜜雪冰城开卖啤酒售价5.9元起】一杯标价4元的柠檬水还静静摆在桌角,杯中的冰块在夏日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顾客才喝掉三分之一,蜜雪冰城却已端出全新力作——5.9元装在啤酒杯里的精酿鲜啤。那个曾以"你爱我,我爱你"洗脑神曲和4元柠檬水、6元冰淇淋横扫下沉市场的"雪王",如今正挥舞着权杖,从奶茶的甜蜜王国大步迈向酒海的微醺疆域。当蜜雪冰城官宣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的消息传来,这个坐拥3万多家门店的茶饮界"拼多多",正式将商业版图从现制茶饮、咖啡领域延伸至酒精饮品赛道。收购公告发布仅两小时,"蜜雪冰城要卖啤酒了"的话题便如野火般窜上热搜,网友纷纷调侃:"雪王这是要让我们从'捧着奶茶逛街'变成'举着啤酒看球'?"这场收购绝非偶然之举——作为今年3月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新茶饮第一股",蜜雪冰城上市后首笔重大投资便瞄准啤酒市场,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据内部人士透露,雪王旗下啤酒产品定价区间精准卡位5.9元至14.9元,延续其一贯的"价格屠夫"策略:经典德式小麦啤用透明玻璃杯盛装,泡沫绵密如云;果啤系列则推出白桃、青柠、百香果等口味,酒液呈现少女粉、薄荷绿等清新色系,精准狙击年轻消费群体。
从茶饮到酒饮的跨界,实则是新茶饮行业集体面临的生存抉择。当头部品牌门店密度突破"每500米一家"的临界点,当"第二杯半价"的促销再也激不起水花,蜜雪冰城选择用"买醉"破解增长困局。这场战略转型背后,是3万多家门店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供应链议价能力,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向都市夜经济的延伸,更是从解渴饮品到社交载体的场景升级。此刻的雪王,正举着啤酒杯,向市场证明:低价策略的想象力,远不止于奶茶。
然而,这一跨界尝试并非一帆风顺,它也暴露出企业在跨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如供应链的重构与优化、消费场景的迁移与适应、品牌认知的重塑与提升等。这种跨品类扩张的尝试,无疑折射出消费市场变革期企业所面临的突围焦虑与迫切需求。
可见,在业绩飙升的背后,蜜雪冰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焦虑。据相关数据显示,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看似十分亮眼——营收高达148.75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也达到27.18亿元,同比增幅达44.1%。然而,在这份耀眼的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蜜雪冰城难以忽视的增长焦虑。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已超过5.3万家,庞大的门店网络在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单店日均零售额下滑的隐忧。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关店数量达到1187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8.6%,这一数据无疑为蜜雪冰城敲响了警钟。
蜜雪冰城此次跨界并非盲目冒险,而是瞄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2025年中国鲜啤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未来五年年复合成长率12%至15%。被收购的鲜啤福鹿家被誉为 “精酿界蜜雪冰城” ,其产品定价在5.9元至14.9元区间,与蜜雪冰城的茶饮价格带高度重叠。这笔交易引发市场关注的一点是其关联交易性质。鲜啤福鹿家原实际控制人田海霞,正是蜜雪集团CEO张红甫的配偶。
蜜雪冰城跨界啤酒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费场景的冲突。与茶饮“全时段消费”属性不同,鲜啤消费高度集中于晚间6点至10点,销售额占比超70%。相比之下,蜜雪冰城门店的高峰时段则分布在午间和傍晚。这种场景差异导致鲜啤福鹿家白天门店“基本没生意”。蜜雪冰城尝试通过供应链协同破解这一难题。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福鹿家的生产成本可降低18%,运输损耗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5%。
蜜雪冰城的跨界并非孤例。近一年来,新茶饮品牌跨界酒赛道已成趋势。新茶饮行业增速正在放缓。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5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12.4%。与此同时,蜜雪冰城的核心客群与精酿啤酒的消费者虽都以年轻人为主,但消费动机存在本质差异。蜜雪冰城的核心客群对饮品的核心需求是“解渴、提神、性价比”;而精酿啤酒的消费者更注重“社交、口感、情绪价值”。
在郑州一家鲜啤福鹿家门店前,下班的白领用5.9元买走一杯500毫升的现打鲜啤,杯身上“请勿酒后驾车”的提示语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仍在以每天新增超40家门店的速度加速扩张。当“雪王”的旗帜插遍全球5.3万个角落,它的野心早已不满足于只让人们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