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误将女儿抚养费转错人
【单亲妈妈误将女儿抚养费转错人】一次普通的转账操作,一个手滑的瞬间,5000元女儿抚养费误入陌生人账户。这不仅是数字的错位,更是一个单亲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真的很自责,当时孩子病都没看上。”河南一位42岁的单亲妈妈声音哽咽。10月13日,她在给女儿转5000元抚养费时,因操作失误误将款项转给了陌生人。那一刻,她一边照顾发烧的孩子,一边操作手机,收款人名字相似,手一滑,5000元抚养费就不翼而飞。 这笔钱对她而言,是下个月的饭钱、孩子的校服费、药盒里还没拆封的感冒药。
事情发生在河南,这位42岁的单亲妈妈原本要将5000元抚养费转给女儿。因为当时孩子正在发烧,她一边喂药一边操作转账,在忙碌与担忧中犯下了这个令人心碎的错误。由于收款人姓名相似,加上孩子生病分散了注意力,她的手指轻轻一滑,5000元就误转到了陌生人账户。转账完成后,她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几秒,手指开始发抖。再刷新页面时,钱已经到达对方账户,无法撤回了。
发现转错账后,这位母亲立刻尝试联系收款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拨打了40 - 50通电话,并发送了近10条信息,试图解释情况并请求对方归还这笔对她至关重要的钱款。然而,所有这些联系尝试都如石沉大海,对方始终没有回应。对于一位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单亲妈妈来说,5000元不是小数目,那是她和孩子一个月的生活保障。
在这位单亲妈妈的账本里,没有“意外支出”四个字,因为每一分钱都是计划内的挣扎。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单亲妈妈的账本里,没有‘意外支出’四个字,因为每一分钱都是计划内的挣扎。”5000元,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只是半个月的娱乐预算,但对这位母亲而言,那是孩子一周的伙食费。她省下每一分钱,不是不想对自己好一点,而是不敢。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每一笔钱都早已被分配好了用途。
从法律角度看,收款人保留这5000元的行为已构成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的构成需满足一方取得利益、该利益取得无法律根据、利益取得导致他人损失,且两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在此事件中,收款人取得资金后未提供任何对价或合法依据,且该笔资金本应用于子女抚养,导致付款方实际损失,完全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而且,如果收款人明知款项为误转仍拒绝返还,可能被认定主观恶意明显,需承担更重的返还责任。
尽管通过法律途径有可能追回这笔钱,但维权过程对这位母亲来说并不轻松。再完美的流程,对一个疲惫的母亲来说,都像在爬一座没有灯的山。实际上,微信和支付宝都设有相应的申诉渠道,客服能够协助联系对方,法院也能立案追偿。然而,她要的不只是法律上的公正,更是人性里的那点光。
这类转错账事件并非首例,但每一次发生,都在测量我们社会的温度。有人会选择秒退,甚至连连道歉;但也有人会选择拉黑、失联,把“不当得利”当成“天上掉馅饼”。法律确实能追回钱款,但追不回一个母亲夜里流的眼泪。我们都经历过那种心跳骤停的瞬间——转错账的不是钱,是生活本身。当那位单亲妈妈盯着转账成功的屏幕发愣时,她多么希望时间能倒流几秒钟。 5000元,对于一些人无足轻重,对于另一些人,却是生活的全部重量。
“这世界没那么多大善大恶,大多数人都在生活的缝隙里,选择做一点点光。” 但愿那位收款人能够理解,他账户里多出的不只是5000元数字,还有一个母亲在厨房煮粥、在医院陪床、在深夜默默流泪的身影。
上一篇:单亲妈妈误将女儿抚养费转错人 拨打40-50通电话并发送近10条信息均联系未果!
下一篇:“最温暖的陌生人”!男子10年上班路免费搭1156名乘客 十年间累计发布756条爱心线路,为1643个座位找到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