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创业板指涨1.37%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创业板指涨1.37%】2025年10月14日,A股市场迎来集体高开,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55%、1.04%、1.37%,两市成交额突破1.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市场呈现“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特征,贵金属、稀土永磁、可控核聚变等板块领涨,而零售、银行等板块则表现疲软。这一分化格局背后,折射出资金对政策预期、行业景气度及全球宏观环境的深度博弈。今日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股的全面复苏。半导体板块早盘即获资金青睐,净流入额达26亿元,澄星股份、新莱应材等个股竞价涨停,凯美特气等连板股延续强势。这一轮科技行情的启动,与政策支持及产业动态密切相关。一方面,险资巨头近期宣布研究5000亿元互换便利工具,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预期,直接提振了市场对高成长科技股的信心。另一方面,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微软数据中心短缺问题加剧,亚马逊、谷歌等云服务商亦面临服务器供应压力,进一步凸显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价值。此外,本土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板块提供了基本面支撑。例如,胜宏科技宣布具备70层以上高精密线路板量产能力,并成功实现6阶24层AI算力数据中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10阶30层HDI研发认证的推进,标志着国内PCB技术向全球顶尖水平迈进。
与科技股同步上行的,是贵金属与稀土板块的强势表现。受地缘政治博弈升级影响,黄金、白银价格持续攀升,现货黄金首次站上413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逼近80%。A股市场中,西部黄金、湖南黄金早盘涨幅均超6%,赤峰黄金、山东黄金等个股跟涨。
稀土板块同样受益于战略价值重估。尽管北方稀土因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收到监管警示,但行业整体供需格局持续优化。中信建投指出,锑作为军工金属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战略地位凸显,而钨精矿出口配额管理趋严,推动APT价格中枢上移。三氧化钨8月出口量已接近管制前水平,显示下游需求刚性。
与热门板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股的集体回调。今日零售、银行板块飘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个股早盘跌幅超1%。这一现象背后,是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导致的资金配置转移。银河证券分析指出,当前PPI改善向CPI传导的预期增强,顺周期板块性价比凸显,而银行股作为典型防御性资产,其高股息、低波动的特性在市场反弹阶段吸引力下降。此外,2024年银行板块累计涨幅达34.39%,部分个股估值已充分反映红利预期,短期存在技术性调整需求。
近期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为市场提供了底部支撑。央行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签署跨境支付互联互通备忘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财政部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改善宏观经济预期。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公募基金新发规模虽受季节性波动影响,但净值回升趋势下,新发基金或延续上行,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
对于后市,机构普遍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产能出清行业:如氟制冷剂领域,三美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70%,产品均价大幅上涨;
顺周期方向:制造业升级带动钼铁需求,1-9月国内钼铁钢招总量同比增长6.1%;
新渠道与成长性个股:领益智造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34%-50%,依托全球AI算力需求实现业绩高增。
从交易数据看,市场情绪已从前期恐慌中逐步修复。10月13日创业板暴跌4.5%后,14日早盘即实现反包,显示资金承接力度强劲。知乎平台投资者讨论显示,部分散户在尾盘阶段加速布局证券及科技股,尤其是低吸机会的把握成为共识。
不过,机构提醒需控制节奏,避免重仓博弈。华泰证券指出,当前市场仍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箱体震荡格局,在未能有效突破周线压力位前,回踩下沿寻求支撑仍是大概率事件。稳健策略可等待小时级别MACD与KDJ指标形成“金叉共振”后再行加仓。
今日A股的强势表现,既是政策与产业趋势共振的结果,也是市场情绪修复的体现。科技与资源板块的领涨,反映了资金对高成长及战略安全领域的重视;而银行股的调整,则暗示了市场风格从防御向进攻的切换。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分歧时刻。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聚焦产能出清、顺周期及政策红利方向,或能在结构性行情中把握超额收益。正如市场所言:“牛市从未离开,只是以更理性的方式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