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手机来了 移动联通电信均开通
【eSIM手机来了 移动联通电信均开通】一个无需实体SIM卡、随时随地切换运营商的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10月13日晚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相继官方宣布,已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这意味着eSIM技术在中国正式突破物联网和智能穿戴领域的边界,迈入了手机端商用新阶段。截至10月13日,仅中国联通eSIM预约用户就已突破5万,中国移动预约通道上线仅4小时排队人数超过15万,中国市场对无卡通信的迫切需求已然显现。
eSIM,即嵌入式SIM卡,是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制定的新一代SIM卡标准。它将传统SIM卡的功能通过电子化形式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中,用户无需物理卡槽,即可通过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网络的切换和管理。中国联通作为国内eSIM领域的“先行者”,其布局可回溯至2015年。从当年启动核心技术研发,到2018年率先推出eSIM可穿戴设备业务,再到后续逐步拿下物联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多场景许可,中国联通已累计适配终端75款,服务用户超百万。此次手机eSIM业务的落地,标志着中国联通实现了 eSIM“全场景业务闭环”。
细观此次eSIM手机商用试验落地,三大运营商展现了不同的推进节奏。中国联通在9月初率先获批,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紧随其后于10月落地。10月13日晚间,三大运营商通过各自官方渠道齐齐发声。中国移动表示,用户可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手机eSIM业务,或登录中国移动App查询就近办理网点。中国电信则明确,在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eSIM手机业务,用户需持eSIM手机到中国电信各省线下营业厅门店办理开通。尽管办理方式略有差异,但三家的业务均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正式上市销售。
eSIM手机业务尚未正式推广,市场的热烈响应已超出预期。中国联通披露,截至10月13日,全国手机eSIM业务预约通道用户已突破5万。而据新闻报道,截至发稿时,中国联通线上预约人数已接近7万人。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移动的预约情况——其eSIM预约通道上线仅4小时,系统即显示预约排队人数超过15万。这些数字直观反映了用户对无卡通信的迫切需求。
eSIM手机商用的推进,与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Air密切相关。iPhone Air是苹果在2025年9月秋季发布会上推出的轻薄旗舰,为实现超轻薄设计,苹果直接取消实体SIM卡槽,全球统一采用eSIM。苹果CEO库克宣布,iPhone Air国行版将于10月17日开启预定,10月22日开售,售价7999元起。在中国大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产品提供eSIM支持。苹果中国官网已同步标注“业务处于商用试验阶段”,明确用户需前往中国联通线下自营营业厅完成身份核验即可激活。iPhone Air成为此次商用试验的代表性终端案例。
eSIM技术究竟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与传统实体SIM卡相比,eSIM具有显著优势:高安全性、稳定性及运营商灵活切换等。对用户而言,eSIM手机将带来“免插卡激活、多设备协同、全球无缝漫游”的便捷体验。用户无需再使用卡针,不再担心SIM卡损坏或丢失,切换运营商也变得更为简便。eSIM技术还将推动个人终端向“轻量化、多模态”演进。设备内部空间得以释放,为电池、摄像头等部件腾出更多位置,产品防水性能也将显著提升。
随着eSIM手机商用的落地,其影响将远不止于消费者便利层面。业内人士认为,三大运营商获批后将加速推进系统优化与业务准备,未来用户将逐步享受到远程开卡、多设备无缝切换等更便捷的服务。eSIM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释放eSIM技术在个人通信领域的价值。中国移动表示,其提供全体系eSIM产品支持,不仅涵盖手机这一核心通信设备,还扩展至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多种形态,实现跨终端、跨场景的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eSIM手机业务的推出,为数字经济发展和终端连接创新注入新动能。
随着eSIM技术的普及,未来我们购买手机后的开机体验将彻底改变——不再需要寻找卡针,不再担心SIM卡丢失,切换运营商就像切换APP一样简单。
一场关于通信方式的静默革命,已经拉开帷幕。eSIM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对整个通信生态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