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14日电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在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赛事将依托大湾区科技力量,创新采用无人机数字建模、系留应急照明及机器狗巡逻等高科技手段,构建空地立体安全防护体系,以智能技术护航这一体育盛事,展现"科技+体育"的融合创新。
深海采火 全运会科技元素首现
日前,全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市南沙区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举行。据报道,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来自1522米南海深处。这次火种采集实现了全球大型综合运动会历史上的突破,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集成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源火”,并以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采集过程。火种运输配备北斗定位与温湿度传感系统,确保传递过程零误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所长陈宗恒表示,此举既体现“绿色办赛”理念,也验证了中国深海装备的可靠性。
如果说“火种采集”是湾区科技在全运会中的首次亮相,接下来,随著全运会的开幕,将会有更多湾区科技元素登台。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首次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跨境无感通关,确保运动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在粤港澳三地间高效流动。通过前置查验系统,参赛者可在港珠澳大桥等关键节点实现“不踩刹车”通行,单日最高处理量超万人次。该技术由公安部与三地海关联合研发,数据加密存储于境内服务器,符合《网络安全法》要求。
智能场馆与应急响应:全域覆盖的防护网络
据报道,全运会90%的竞赛场馆都部署了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人流、消防及电力数据。深圳闭幕式场馆欢乐剧场采用AI预警系统,可提前15分钟预测人群聚集风险,联动无人机巡航疏导。香港赛区则启用“智慧警务”平台,整合三地警力资源,实现突发事件5分钟响应。
所有生物识别数据均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仅限赛事安保部门调阅。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强调,系统已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杜绝数据跨境泄露风险。
在协调方面,通过智能通关保证跨境参赛观赛顺畅高效,比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通过人脸识别、前置查验等技术手段,运动员在230公里的赛道上可以6次无间断地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享受“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体验。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3000人,便捷的通关措施将让参赛和观赛都能感受到“粤港澳路路通”。
“无人机”“机器人”打造空地立体安全保障
十五运会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一场含“金”量极高的盛会。全运会作为国家级大型赛事,对安防技术的创新性、可靠性要求极高。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将无人机纳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从智能安保到智慧场馆,科技的全方位赋能不仅将提升赛事的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也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赛体验。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上,金融机构与湾区科技企业携手打造立体安全保障。不仅能让应急照明设备通过无人机飞上天空,还能通过技术赋能支持地面上的“机器狗”首次在大型赛事活动中“执勤”。
“我们首先为全运会的23个宾馆全部进行了无人机的数字建模工作,在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做到为指挥部提供数字指挥沙盘。然后与安全保卫部门紧密合作,把我们无人机上的技术应用在全运会安全保障工作的多个方面。”参与此次安保工作的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廖科文对媒体说。
据介绍,在十五运筹备过程中,廖科文及其团队将提供无人机系留应急照明、预警、探测、识别等能力,为赛事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还将把无人机安防技术应用在地面的机器狗上,让它具备巡逻、警示、宣传等功能,让机器狗这个“新物种”首次在大型赛事活动中进行实际工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