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期指集体反弹
【美股期指集体反弹】10月13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久违的集体反弹。美股三大期指全线走高,标普500指数期货涨近1%,纳斯达克指数期货涨1.21%,道琼斯指数期货涨0.71%,显示科技股与成长股领涨态势。与此同时,比特币突破11.5万美元关口,24小时内上涨4.25%,短线拉升近1000美元,创年内新高;WTI原油期货涨1%至59.68美元/桶,现货黄金抹去开盘20美元跌幅,最新上涨0.2%至4030美元/盎司。这一轮反弹的背后,是市场对多重利空因素的短暂消化与风险偏好回升。一方面,美国9月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强化了美联储暂停加息的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商务部周日释放的“不愿也不怕打关税战”的强硬信号,反而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谈判前奏”,市场押注中美博弈进入“施压-缓和”的阶段性循环。更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的暴涨与全球资产的联动,揭示了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风险资产的深度绑定,而“TACO”交易策略的流行,则成为华尔街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的新工具。华创证券提出的“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策略,源于对特朗普执政时期外交行为的观察。该策略认为,特朗普政府在关税、科技制裁等议题上常采取“极限施压-临时妥协”的循环模式,导致市场在短期恐慌后出现反弹。例如,2025年特朗普若再次执政,其可能通过升级关税威胁迫使中方让步,但最终因承受不住经济代价而撤回部分政策。
广发证券进一步指出,4月中美关税升级后,美方100%关税政策因无法承担通胀与产业链断裂风险而迅速调整,证明其更多是谈判施压手段。历史数据显示,四轮中美会谈前均出现制裁升级,但每次“TACO”交易带来的短期下跌,都成为加仓风险资产的良机。例如,2024年4月关税升级后,标普500指数一周内下跌3.2%,但随后一个月反弹5.8%;比特币同期下跌8%,但一个月内上涨15%。
从经济层面看,美国对华加征100%关税的成本远高于收益。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若全面实施对华关税,美国消费者每年将多支付1800亿美元,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而中国对美出口中,机电产品占比超60%,若关税升级,美国制造业将面临零部件短缺与成本飙升的双重压力。
从政治层面看,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需平衡“美国优先”的民粹诉求与经济现实。2024年大选中,特朗普若再次以“对华强硬”为竞选口号,其政策落地前更可能通过“威胁-妥协”模式争取谈判筹码,而非真正实施自损政策。这种“可预测的不可预测性”,反而为市场提供了交易机会。
比特币此次突破11.5万美元,与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的联动减弱,反而与美股期指同步上涨,揭示其角色转变。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在通胀预期升温时配置;另一方面,加密货币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性高于传统资产,特朗普若再次执政的预期,可能推动资金流入去中心化资产。此外,比特币ETF的获批与机构持仓增加,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风险资产的属性。10月以来,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的相关性升至0.7,显示科技股投资者同时将比特币作为高波动性配置工具。
中国商务部周日明确表示,“以高额关税威胁非正确相处之道”,并敦促美方“以元首共识为引领维护磋商成果”。这一表态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底线思维:中方已做好应对长期博弈的准备,关税战无法动摇中国产业链优势;第二,谈判空间:强调“元首共识”,为未来对话留有余地,避免冲突升级;第三,反制能力: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关键资源出口管制等手段坚决维权。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对美反制措施始终遵循“精准打击、避免自伤”原则。例如,2018年对美大豆加征关税后,中国迅速拓展巴西、阿根廷进口渠道,而美国农民因失去中国市场份额遭受重大损失。这种“不对称博弈”能力,使得美方在施压时不得不权衡代价。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过去四次“TACO”交易中,标普500指数在关税升级后一周内平均下跌2.8%,但一个月后平均反弹4.5%。投资者可在市场恐慌时布局科技股、加密货币等高弹性资产。中美博弈将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国产化进程加速,相关ETF与个股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比特币、黄金与VIX指数期货可作为地缘政治风险的对冲工具。例如,在关税升级预期升温时,买入比特币看涨期权或黄金ETF,可对冲股市波动。
当前全球资产价格的反弹,本质上是市场对“中美博弈长期化、但冲突可控”的预期定价。特朗普若再次执政,其“交易型外交”风格可能延续,但中国经济韧性、产业链优势与反制能力,将限制美方施压空间。“TACO”策略的流行,反映了华尔街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适应性进化——从被动避险转向主动博弈。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施压-缓和”循环的节奏,比预测具体政策更重要。在短期波动中把握反弹机会,在长期结构中布局创新驱动领域,或是在动荡市场中生存的关键。毕竟,正如比特币的暴涨所揭示的:在不确定性时代,市场永远在为下一个“意外”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