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失踪7年后 家人才知他车祸离世 家人寻7年无果,DNA揭开车祸离世真相!
创始人
2025-10-12 10:03:52
0

男子失踪7年后 家人才知他车祸离世

  【男子失踪7年后 家人才知他车祸离世】近日,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斗糯村笼罩在悲恸之中。杨家门前,白菊低垂,挽联上“沉痛悼念爱弟杨胜学”的字样在秋风中颤抖。七年前,29岁的杨胜学在回家途中离奇失踪,家人张贴上万份寻人启事,跨越浙江、贵州多地苦寻无果,甚至怀疑他被骗至境外。直到今年8月,江西赣州警方通过DNA比对确认:杨胜学已于2018年9月6日22时30分,在105国道赣州段因车祸离世,面部损毁严重导致身份难辨。这场跨越七年的寻亲,最终以一纸死亡证明画上悲怆的句号。2018年7月,在浙江义乌打工的杨胜学向妹妹借了1000元路费,称要回贵州老家贷款做生意。据其姐姐杨女士回忆,弟弟当时计划先到江西停留几日,再转车返乡。然而,8月后家人多次拨打其电话均提示关机,联系工友与朋友也毫无音讯。“我们以为他进了黑工厂,或者被骗到国外搞电诈。”杨胜学的弟弟哽咽道。七年间,家人将寻人启事贴满义乌、镇宁的大街小巷,甚至在抖音发布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2025年7月6日,杨女士再次发布寻亲信息,被赣州警方注意到。经DNA采样比对,8月4日,镇宁公安机关通知家属:2018年9月6日,赣州南康区105国道回龙镇段发生一起车祸,无名死者DNA与杨胜学父母高度匹配。事故还原令人扼腕。2018年9月6日晚,杨胜学乘坐的大巴车在赣州境内抛锚,司机停车检修时,他决定独自步行前往下一个服务区。22时30分许,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在105国道半岭垃圾场路口撞上正在路边的杨胜学。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司机叶某某因未确保安全车速承担主责,而杨胜学在夜间车流密集的车行道内停留,承担次责。“他走的那段路没有路灯,手机也在事故中摔坏了。”办案民警透露,由于杨胜学未携带身份证,面部因撞击严重变形,警方只能将其DNA信息录入系统。七年间,这组数据在公安数据库中沉寂,直到2025年技术升级后,与家属样本成功匹配。

  “弟弟失踪前,妈妈蒸了他最爱吃的腊肉,爸爸杀了自己养的土鸡。”杨女士哭诉道。七年来,父母拒绝搬离老宅,总说“万一他打电话回来呢”。直到今年8月,DNA结果让82岁的父亲当场昏厥,79岁的母亲整日抚摸着儿子21岁时的合影喃喃自语:“我的儿啊,你怎么不回家……”更令人心碎的是,杨胜学去世时身边无任何亲属。其生前好友王先生称,手机通讯录里一直存着杨胜学的号码,“每次同学聚会都念叨他,说他肯定在某个城市过得很好”。而小学同学李女士得知消息后,在朋友圈写道:“毕业后再没联系,没想到重逢是这种方式。”

  这起悲剧并非孤例。2020年,上海警方通过DNA技术确认一名2015年车祸身亡的无名老人身份,其家属同样经历了五年寻亲煎熬。公安部“团圆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通过DNA比对找回的失踪人员中,62%涉及交通事故导致的身份不明。

  杨胜学案中,警方虽在事故后提取了DNA,但未及时与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联动。赣州交警支队负责人指出,2018年时基层公安的DNA比对系统覆盖范围有限,且无名尸处理流程中缺乏强制要求医疗机构、殡葬部门录入DNA的条款。直到2025年,公安部推行“失踪人员-DNA库”联动机制,要求所有无名尸必须提取DNA并上传至全国系统,才为杨胜学案的破解提供了可能。

  杨胜学家属代理律师指出,殡葬机构在未确认死者身份的情况下火化遗体,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中“48小时内发布认尸启事”的规定。赣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负责人承认,2018年时基层殡仪馆对无名尸处理存在程序漏洞,目前已要求所有机构在火化前必须通过公安系统核实身份。

  杨胜学在夜间车辆故障后的不当选择,暴露出个体安全意识的严重不足。交警部门统计显示,2025年江西省内因车辆故障后未设置警示标志引发的二次事故占比达37%。赣州交警支队发布的《夜间行车安全指南》明确提醒:车辆故障时应立即开启双闪灯,在车后150米外放置警示牌,人员撤离至护栏外;随身携带身份证或电子身份证;与家人保持定时联系,告知行程。

  目前,案件的相关材料已送至赣州法院,等待开庭通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司机叶某某因未确保安全驾驶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部分将由法院判决。杨女士表示,除交通事故赔偿外,还将追究殡葬机构未尽身份核查义务的责任。然而,法律专家指出,殡葬机构的行政责任与民事赔偿需分开认定,家属可能面临举证困难。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生命价值”的伦理讨论。网友“清风”评论:“再多的赔偿也换不回29岁的生命,但至少能让他走得有尊严。”而法律从业者则强调,通过诉讼明确各方责任,才能推动制度完善,避免更多悲剧。

  杨胜学之死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科技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双重命题。当DNA技术能破解七年悬案,当短视频能跨越千里传递思念,我们更需铭记: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一次深夜的步行、一张遗失的身份证、一个未接的电话,都可能成为永别的序章。

  公安部“团圆系统”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推广“电子身份证+生物识别”技术,构建“无证身份验证”体系;同时,联合高德、百度等地图平台开发“应急救援APP”,集成一键报警、位置共享、安全指南等功能。这些举措能否避免下一个“杨胜学”?答案或许藏在每一次对安全规则的遵守中,在每一份对生命尊严的坚守里。

  10月26日,杨胜学的追悼会将在镇宁县举行。姐姐杨女士计划将弟弟的骨灰安葬在祖坟旁,“至少,他不用再当异乡的游魂了”。当秋风再次吹过斗糯村的田野,愿每个漂泊的灵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