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女销冠被合成AI不雅视频
【保时捷女销冠被合成AI不雅视频】10月10日,山东青岛保时捷销售中心牟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称,收到了网友发来的“不合适的内容”,已将其拉黑,同时公布了涉及不雅内容的聊天截图。此外,牟女士近期还遭遇了令人不堪其扰的骚扰电话"轰炸",每天都会接到数十个来历不明的电话,有时甚至在深夜响起,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休息。与此同时,她的微信也频繁收到许多不明身份的添加好友申请,这些申请往往附带低俗言论或诱导性信息,让她倍感困扰。10日,牟女士通过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在派出所处理相关事宜的照片,照片中她手持报案材料,神情凝重。她配文称:近期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利用AI技术恶意合成的虚假视频,这些视频不仅与她的面部侧脸局部高度相似,还包含大量不良内容,对她进行恶意诽谤和侮辱。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视频被肆意传播,导致她的个人电话和微信号被泄露,严重干扰了她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据牟女士进一步披露,这些虚假视频内容极其恶劣,不仅涉及淫秽画面,还配以"陪睡换订单""靠身体上位"等恶意标签,试图通过贬低她的个人形象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更甚者,造谣者通过虚拟号码向其客户群发送私信,污蔑其“三年前的订单均通过不正当手段达成”,导致两名千万级订单客户临时取消合作。她已委托律师团队,对此次事件进行证据保全和公证。
作为保时捷中国区连续两年年度销冠,牟女士2023年、2024年均创下单店170台的销售纪录,2025年9月更以月度销冠身份登顶热搜。然而,这份职业成就却成为恶意攻击的靶子。
警方调查显示,此次事件背后存在完整的AI犯罪产业链。黑产平台提供“定制化谣言套餐”:AI换脸视频每分钟500元,舆论水军每万条200元,包上热搜另加3000元。不法分子通过深度伪造软件生成动态影像、爬虫程序盗取社交平台照片、暗网服务器隐藏IP地址,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造谣。
以牟女士案为例,境外服务器残留的支付宝交易记录显示,黑手购买伪造软件时绑定了境内银行卡,犯罪成本不足3000元,却导致牟女士三天内接到97通求证电话,个人生活陷入瘫痪。
面对汹涌的网络暴力,牟女士选择以法律为盾。她公布了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的行政案件立案告知书,并委托律师团队对传播链进行公证取证。10月10日,她在社交平台发起悬赏,呼吁公众提供主要传播源头的关键证据,承诺以个人名义重谢。
“有人以为女销售靠脸吃饭,却看不见我们凌晨两点陪客户验车的专业。”牟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着展厅内新到的Panamera车型强调,“这台车我从德国工厂追单三个月,跟了十七次视频验车才拿下,难道靠的是美色?”其手机备忘录中记录的200余条客户细节,如“张总爱喝冰美式不带糖”“李太太女儿就读国际小学”,成为击碎谣言最有力的证据。
此次事件暴露出AI技术滥用的监管真空。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深度伪造技术已形成“技术提供—内容制作—传播分发”的完整黑产链条,暗网平台上“定制谣言”明码标价,受害者往往陷入“取证难、追责慢”的困境。
牟女士案并非孤例。2025年2月,她曾遭遇同类攻击,工作照被AI换脸至境外色情网站,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尽管警方通过国际司法协作锁定境内银行卡交易记录,但幕后黑手至今未归案。此次她选择在事件发酵初期主动发声,旨在推动社会对“技术犯罪低成本、高危害”特性的重视。
牟女士的遭遇折射出职场女性面临的系统性歧视。数据显示,其客户群体中女性占比达60%-70%,这一事实直接反驳了“靠男性客户上位”的恶意揣测。然而,当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领域取得成就时,桃色谣言往往成为首选攻击武器。
“键盘侠可以轻易毁掉一个人数年的努力,但摧毁不了专业精神铸就的铠甲。”牟女士在展厅继续为客户讲解车辆参数的身影,成为对抗网络暴力的生动注脚。目前,其社交平台动态已获超10万次转发,公众呼吁“让谣言止于法律,而非止于智者”的声音持续发酵。
截至发稿,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牟女士悬赏令仍在持续生效。 这场技术与道德的博弈,不仅关乎个体权益,更成为检验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