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阅兵 援俄方队高举朝俄国旗亮相 援俄方队双旗飘扬引全球聚焦!
创始人
2025-10-11 18:05:00
0

朝鲜阅兵 援俄方队高举朝俄国旗亮相

  【朝鲜阅兵 援俄方队高举朝俄国旗亮相】10月10日晚,平壤金日成广场灯火如昼,数万名军民齐聚于此,共同见证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盛大阅兵式。当一支身着迷彩服、胸佩朝俄两国国旗徽章的方队迈着铿锵步伐通过检阅台时,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支曾在库尔斯克战场立下战功的“援俄方队”,首次以方阵形式亮相国际舞台,用行动诠释着朝俄战略协作的深度与温度。这支由300名官兵组成的特殊方队,其旗帜设计颇具匠心:朝鲜国旗的蓝红白三色与俄罗斯国旗的白蓝红三色呈对角线交织,象征两国军事合作的“无缝对接”。方队指挥官金明哲大校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携带的不仅是国旗,更是朝俄两国军人用鲜血铸就的信任。”

  时间回溯至2025年4月,朝鲜应俄方请求派出精锐步兵和特种作战部队赴库尔斯克前线。在零下20度的雪地里,朝鲜士兵潜伏12小时后发起突袭;无人机引导下,朝俄联合炮兵群10分钟内摧毁乌军3个火力点。这些画面通过现场大屏幕与阅兵场景形成时空呼应,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战场与庆典的紧密联结。

  “他们像钉子一样扎在阵地上。”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俄军第20集团军司令索洛维约夫中将如此评价朝军,“当乌军用美制‘标枪’导弹攻击时,朝军士兵会迅速展开反坦克小组,用自制的‘火鸟’火箭筒实施反制。这种战术灵活性让北约教官都赞叹不已。”数据显示,朝鲜派出的1.2万名士兵中,已有101人阵亡,按现代化战争伤亡比例推算,受伤人数约1000至2000人。这种用生命铸就的战友情谊,成为朝俄关系最坚实的注脚。

  当援俄方队通过检阅台时,转播镜头捕捉到多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中国驻朝大使邢海明起身鼓掌,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团挥舞两国国旗,而美日韩驻朝使节席则空无一人。这种“冷热对比”折射出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就在阅兵前一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平壤会见金正恩时,特意用朝鲜语说出“感谢兄弟部队的钢铁意志”。这种高层互动与阅兵式上的方队展示形成双重背书,向世界传递着朝俄关系非同寻常的信号。韩国统一研究院专家朴宰炫分析指出:“朝鲜通过实战证明自身军事价值,换取俄罗斯在粮食、能源领域的实质性支持;俄罗斯则借助朝鲜打破西方军事封锁,形成‘以战促合’的独特模式。”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朝俄贸易额同比增长300%,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石油较去年同期增加5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军事技术层面的互动:阅兵式上展示的“北极星-4”型潜射导弹,其固体燃料推进技术被西方情报机构认为源自俄罗斯;而朝军使用的“闪电-6”型防空导弹,其相控阵雷达系统则带有明显的中国技术特征。这种“技术三角”的形成,标志着东北亚地区正构建起独立于西方的军事合作体系。

  美国国务院在阅兵式结束后24小时内紧急召开记者会,发言人马修·米勒用“不可接受”形容朝俄军事合作,却拒绝回答是否会追加制裁。这种外强中干的表态,暴露出西方对朝俄战略协作的焦虑。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在阅兵当日宣布,将重新评估对朝制裁效果,暗示政策调整的可能。

  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回应形成鲜明对比: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塞内加尔发表声明,称赞朝俄合作“为多极化世界树立典范”;拉美左翼联盟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向平壤发送贺电。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支持者网络”构建,标志着朝鲜外交正从“孤立对抗”转向“战略联动”。

  “当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证明其战斗力时,欧洲人不得不重新计算对抗成本。”法国《世界报》的评论一针见血。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今天的阅兵式证明,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当西方试图用制裁扼杀我们时,朝鲜选择用战斗力赢得尊重。这种选择,与75年前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一脉相承。”

  金日成广场的夜空下,朝俄国旗交相辉映的场景,注定将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经典画面。这场阅兵式展示的不仅是军事力量,更是一个被长期孤立的国家,如何通过智慧与勇气,在国际舞台上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正如金正恩在讲话中所言:“朝鲜的未来,掌握在敢于战斗的人民手中。”从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到2025年朝鲜士兵驰援库尔斯克,两种不同时代的国际协作,共同诠释着社会主义国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核。当世界还在争论“多极化是否可行”时,朝俄已用实战与阅兵的双重叙事给出答案——在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弱国唯有通过战略协作才能守护主权安全。这场阅兵式终将落幕,但它留下的启示却将长久回荡:在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朝鲜的选择证明,小国同样可以通过精准的战略选择,在大国博弈中实现自身的存立与发展。这或许就是东方智慧给予世界的最深刻启示——真正的尊严,从来不是靠施舍获得,而是用实力与信念铸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