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 遭遇“黑色星期五”
【美股暴跌 遭遇“黑色星期五”】10月11日,美股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五”血洗。三大指数集体跳水,标普500指数跌2.71%至6552.5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3.56%至22204.43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1.9%至45479.6点,单日蒸发市值高达1.65万亿美元。这场由科技股领衔的崩盘,不仅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更暴露出全球市场对地缘政治、经济政策与估值泡沫的深度焦虑。科技股成为重灾区。芯片龙头英伟达跌4.89%,台积电暴跌6.41%,费城半导体指数单日重挫6.32%,AMD、高通等企业跌幅均超7%。特斯拉跌5.06%,苹果跌3.45%,亚马逊跌4.99%,Meta跌3.85%,“科技七巨头”市值单日蒸发超3000亿美元。盘后交易中,英伟达、特斯拉、甲骨文再跌超2%,新思科技、Cadence等设计软件商跌幅超3%,显示市场恐慌情绪未散。中概股遭遇“双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暴跌6.1%,阿里巴巴跌8.45%,京东跌6.24%,百度跌8.09%,蔚来汽车跌10.05%,哔哩哔哩跌9.37%。新能源汽车板块全线下挫,理想汽车跌3.43%,小鹏汽车跌8.25%,晶科能源跌10.34%。分析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预期与美国对华船舶加征港口费的反制措施,加剧了外资对中概股的抛售。特朗普政府10月11日释放的关税政策信号成为直接导火索。市场普遍担忧,若美国扩大关税至战略产业,半导体、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供应链成本将上升20%-30%。巴西此前因美国加征40%关税导致贸易顺差暴跌41%的案例,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恐惧。标普500指数市盈率已攀升至49倍,与2021年中国房地产泡沫时期的租售比持平。球友@铜板二代1912直言:“科技股估值已脱离基本面,投资者正在为‘市梦率’买单。”尽管AI投资推动电气设备、建筑等行业上涨,但以预估市盈率衡量,标普500估值已接近25年来最高水平。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十天,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宣布启动联邦雇员大规模裁员,涉及内政部、财政部等九个部门。此举打破美国现代史上政府关门期间“临时休假”的惯例,引发对政策连续性的质疑。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55.0,为5月以来最低,63%的受访者预计明年失业率上升,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避险情绪全面升温。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涨1.05%至4017.85美元/盎司,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近8个基点,黄金ETF单周持仓量增加21吨,创三个月新高。公用事业和必需消费品板块逆势上涨,显示资金从高风险科技股向防御性资产转移。
杠杆资金“踩踏”出逃。对冲基金在中概股的空头头寸创三个月新高,香港市场卖空比例连续三日超18%。部分投资者如@铜板二代1912选择空仓后配置4.7倍PE的江苏银行,年化股息率5.2%,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大宗商品全面承压。WTI原油期货暴跌4.24%至58.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3.82%至62.73美元/桶,均创五个月新低。伦铜下跌4.5%,反映市场对工业需求疲软的预期。
加密货币市场“血洗”。比特币日内一度暴跌13%至104920美元,以太坊跌17%,瑞波币和狗狗币跌超30%,为4月以来最大单日抛售潮。分析指出,衍生品市场对下行保护需求激增,杠杆交易者被迫平仓加剧了跌幅。
此次暴跌暴露出美股市场的脆弱性:一方面,科技股在AI叙事推动下估值飙升,但企业盈利能否支撑高估值存疑;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构成多重利空叠加。Fundstrat策略师Tom Lee警告:“市场正试图在迷雾中航行,政府停摆、关税威胁和估值泡沫如同三座冰山。”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在押韵。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费城半导体指数曾单月下跌15%;2020年疫情冲击下,标普500指数十天内四次熔断。如今,当“高估值+政策风险+流动性收紧”三重压力同时显现,投资者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买入并持有”的策略。
在这场全球资本市场的“压力测试”中,唯有保持理性、控制杠杆、分散风险,方能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正如桥水基金达利欧所言:“债务危机、财富分化与地缘冲突,正在酝酿一种类似二战前的氛围。”而市场的智慧,或许就在于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住价值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