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10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 王丰铃)以色列内阁10日投票批准停火协议,哈马斯则表示获美国等调解方保证,“战争已结束”。至此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达成。
加沙废墟 图源:新华社
哈马斯表示,已获得美国、阿拉伯调解员和土耳其的保证,各方均确认战争已彻底结束。协议生效后72小时内,即预计13日,哈马斯会释放以色列人质,与以方交换巴人囚犯及被扣妇孺。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9日称,以内阁会议结束后的24小时内,加沙地带将实现停火。人员交换结束后,以军撤至商定界线,但仍将控制加沙地带53%的领土。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发布的以色列撤军地图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美国将派遣约200名士兵到以色列,监督落实停火协议,并与其他国际部队合作,但加沙无美军驻扎。白宫表示,特朗普考虑未来几日访问中东。
多国及国际组织对此表示欢迎,呼吁全面落实协议,尽快推进人道主义援助。但外界担忧,哈以之间缺乏互信,停火协议的执行过程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10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各方均面临困境,承压巨大,需要休整,促成首阶段停火协议。持续两年的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但后续充满变数,巴勒斯坦问题还未解决。
李伟建指出,首先人质交换过程即存在变数,哈马斯要求释放一些被俘虏的组织成员,谁先放,谁后放,都存在不确定性。其次,最新外媒报道显示,以色列仍在开火打击加沙,一些收到停火消息走出街道的平民受袭,若某一方被认为未完全执行停火协议,发生零星小冲突,或重燃战火。另外,一旦人质交换完成,哈马斯失去手中筹码,将面临以色列施压,若拒绝答应以方要求,或迎来新一轮打击。
以军仍控制加沙地带53%的领土,留下后手。李伟建分析,战后加沙安全框架由谁来制定是关键,以方不会心甘情愿退出加沙,加沙巴人也不愿将哈马斯完全排除战后治理之外。以方已埋下伏笔,后续会以“须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等为由,寻找各种借口继续控制加沙安全。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堵上全部政治生命,为续命,也会继续制造紧张局势。
为协调方的特朗普,目标是为中期选举攒政治资本和外交成果,一旦诺贝尔和平奖揭晓,无论其是否获奖,都会逐步降低对加沙停火的兴趣和投入。
李伟建直言,停火协议达成后,特别是人质释放后,国际社会更应跟进观察监督,持续舆论施压确保落实停火。第一步应尽快推进人道主义工作,恢复加沙基础设施,维持救援物资分配秩序和民众安全。最初应由国际机构介入,加入当地各方力量,而后逐步形成加沙管治层,或可由联合国出面。管治机构可相对松散模糊,避免敏感引发以色列不满。但国际社会必须明确原则,未来巴勒斯坦的命运必须交由巴勒斯坦人,必须推进“两国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