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街头如恐怖片现场
【美国加州街头如恐怖片现场】10月10日清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第七街与市场街交汇处,一场如恐怖片般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多名身体僵硬、步态蹒跚的行人游荡在街头,部分人眼神涣散、口齿不清,周围散落着针管和空瓶。外媒拍摄的画面显示,这些“僵尸行人”或倚靠墙角,或踉跄穿行,与背景中破败的帐篷、堆积的垃圾形成强烈反差。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混乱,不仅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更撕开了美国社会治理的深层伤疤。据目击者描述,当日清晨6时许,第七街逐渐聚集起十余名行为异常者。他们或赤脚踩在碎玻璃上浑然不觉,或突然倒地抽搐后挣扎爬起,其中一名男子在试图横穿马路时被车辆撞倒,所幸伤势不重。警方到场后,发现部分人员携带芬太尼等强效阿片类药物,推测其症状与吸毒过量有关。“这就像《行尸走肉》的拍摄现场。”在附近便利店工作的亚裔店员回忆道,“有个女人突然冲进店里,抓起货架上的能量饮料就往嘴里灌,手指被玻璃划破也不在乎。”社交媒体上,网友将现场视频与经典丧尸电影对比,发现两者在群体无意识、肢体扭曲等特征上高度相似。旧金山消防局数据显示,仅9月该区域就处理了47起因吸毒过量导致的急救事件,较去年同期激增63%。这场“恐怖秀”的背后,是加州乃至全美长期积累的社会危机。根据加州公共卫生部报告,2025年全州因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人数突破1.2万,旧金山湾区成为重灾区。在第七街周边,每平方公里聚集着超过300名无家可归者,其中72%存在药物滥用问题。“政府不是没有尝试干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威廉姆斯指出,“但‘安全注射点’计划因社区反对搁浅,强制戒毒又涉及人权争议,最终只能放任自流。”数据显示,旧金山每年投入无家可归者救助的资金超10亿美元,但真正用于医疗戒毒的比例不足15%。与此同时,芬太尼等合成毒品通过墨西哥边境源源不断涌入,警方2025年已查获超过200公斤此类毒品,较2024年翻了一番。
讽刺的是,这场社会危机发生在全球科技中心硅谷的隔壁。旧金山所在的圣克拉拉县,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但收入中位数以下的群体却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困境。第七街所在的田德隆区,租金中位数达每月3500美元,而无家可归者的平均月收入不足800美元。
“科技巨头把财富带走了,却把问题留给了我们。”当地社区组织者玛利亚抱怨道。苹果、谷歌等公司在旧金山湾区建造的豪华园区,与第七街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加州州长纽森提出的“百万住房计划”因土地政策争议进展缓慢,而联邦政府削减社会福利预算的决策,更让基层救助机构雪上加霜。
这场“现实版恐怖片”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英国《卫报》将旧金山街头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无家可归者营地进行对比,指出“西方发达城市的治理困境具有共性”;法国24小时电视台则援引联合国报告,批评美国“将毒品合法化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是危险的倒退”。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网友将旧金山街头与深圳、上海的整洁街道形成对比。数据显示,中国主要城市无家可归者密度不足美国的1/20,且98%以上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障。这种差异引发关于发展模式的讨论:“当美国在‘自由’与‘秩序’间摇摆时,中国选择了更务实的路径。”
面对舆论压力,旧金山市政府宣布启动“紧急社会干预计划”,包括增设24小时流动医疗站、扩大廉价住房供给、加强边境毒品查缉等措施。但专家警告,若不解决贫富分化、产业空心化等根本问题,类似危机仍会反复上演。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更多警力和急救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指出,“而是重新思考如何让经济增长成果更公平地分配。”她举例称,中国通过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成功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种“发展型治理”模式值得借鉴。
当第七街的“僵尸行人”成为全球头条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个超级大国在治理能力上的集体失能。在科技与资本狂飙突进的时代,如何守护人的尊严与社会的底线,成为所有国家必须回答的命题。旧金山街头的恐怖镜像,或许正是对“文明进步”最尖锐的质问——当财富堆积如山,却放任同胞在毒瘾与贫困中沉沦,这样的“繁荣”究竟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