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个个点名多个国家劣迹
【中方一个个点名多个国家劣迹】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一般性辩论环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针对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爱尔兰、荷兰、日本、欧盟代表团的发言行使答辩权。孙磊大使指出,这几个代表团再次滥用联大三委平台,借涉疆、涉港、涉藏等问题抹黑中方,干扰国际人权对话合作,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国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要求相关国家停止“麦克风外交”,停止混淆是非、摒弃双重标准,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孙磊大使还当场列举这几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人权劣迹:中方敦促英国正视其愈演愈烈的种族主义,停止针对少数族裔的歧视言论和暴力犯罪,公正解决殖民主义和奴隶制遗留问题;敦促澳大利亚正视原住民生存困境,停止针对难民移民的非法拘禁和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对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等海外军事行动中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作出应有补偿。;敦促加拿大正视对土著人进行种族清洗和文化灭绝的历史,停止任由白人至上主义挤占原住民和少数族裔生存空间;敦促捷克、爱尔兰、荷兰等国停止针对罗姆人等少数族裔的歧视和污名化,切实打击“伊斯兰恐惧症”,停止加剧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敦促日本正视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邻国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殖民统治,犯下严重反人类罪行的历史,切实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停止对冲绳人等原住民的偏见与歧视;敦促欧盟正视欧方内部存在的难民移民人权遭受严重侵犯问题,停止充当人权“教师爷”的角色。中方此次反击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8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通过德国、荷兰等盟友网络设施,对中国发动超600次国家级网络攻击。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直言:“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黑客帝国’,其监听范围覆盖45国领导人,却反诬中国‘网络威胁’,实属贼喊捉贼。”这种双重标准在人权领域尤为突出。欧盟虽以“人权捍卫者”自居,但其境内难民儿童死亡率是本土儿童的3倍;加拿大白人至上主义组织2024年活动频次激增27%,却对土著社区贫困率高达31%的现状视而不见。正如中方代表所言:“当某些国家对自身问题装聋作哑,却对他国内政指手画脚时,国际社会的眼睛是雪亮的。”
中方发言引发连锁反应。巴基斯坦代表当场引用联合国报告,指出美国对古巴持续63年的经济封锁已造成1.5万亿美元损失;非洲联盟代表列举法国在萨赫勒地区军事干预导致120万人流离失所的案例;俄罗斯代表则播放NSA监听默克尔手机的解密视频,质问西方“何来道德优越感?”
这种共鸣并非偶然。2025年联大三委人权议题投票中,132个发展中国家联合提出《全球人权治理新秩序》草案,要求废除“人权问题政治化”的旧秩序。草案发起国南非代表表示:“中国揭露的不仅是某些国家的虚伪,更是全球南方国家争取平等话语权的决心。”
此次联大交锋,标志着中国外交策略的深刻转变。过去,面对西方无端指责,中国多以“严正交涉”“强烈不满”等表述回应;如今,中方开始主动设置议题,用数据、案例和国际法构建话语体系。例如,针对澳大利亚提出的“新疆存在强迫劳动”指控,中方直接出示新疆棉花产业自动化率超85%的卫星影像,并邀请欧盟代表团实地考察。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025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8万美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这些成就成为反驳“人权缺陷”论的最有力武器。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傅强所言:“当中国能同时提供发展模板和人权方案时,西方的说教自然失去市场。”
中方在联大的系列行动,实质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缩影。2025年9月,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已有78个国家签署,直指美国“网络霸权”;10月,中国与东盟十国达成《人权交流合作框架》,强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这些举措与联大辩论形成呼应,勾勒出“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保人权”的新路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闭幕致辞中特别提及:“某些国家将人权工具化的倾向,正在撕裂国际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中国这样,既坚持原则又务实行动的声音。”这或许预示着,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方案”时代正在到来。当联合国会场的聚光灯打在五星红旗上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从揭露网络攻击真相到直指人权双重标准,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道德高地,不在于高调指责他人,而在于躬身自省、行稳致远。
这场联大辩论终将载入史册,它标志着国际秩序从"强权即真理"向"公道自在人心"的深刻转变。当联合国会场的聚光灯打在五星红旗上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从揭露网络攻击真相到直指人权双重标准,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道德高地,不在于高调指责他人,而在于躬身自省、行稳致远。是非有众议,公道在人心。中方奉劝相关国家反躬自省,知错改错,解决好自身问题,停止对他国人权状况说三道四,停止破坏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唯有摒弃"麦克风外交"和双重标准,国际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对话与合作的正轨。这场交锋不仅关乎人权议题,更是国际秩序变革的缩影——当发展中国家携手争取平等话语权时,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