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自动驾驶就不算醉驾?法院判了 法律红线不容挑战!
创始人
2025-10-11 03:01:02
0

开了自动驾驶就不算醉驾?法院判了

  【开了自动驾驶就不算醉驾?法院判了】“我开了自动驾驶,不算醉驾!”2023年3月,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的庭审现场,被告人闫某某的辩解引发旁听席窃窃私语。这位血液酒精含量超200毫克/100毫升的司机,试图以“车辆自动行驶”为由减轻责任,却换来法院三个月拘役、六千元罚金的判决。这起案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当下部分驾驶者对法律与技术的双重误解——当醉驾者试图将生命安全“托付”给尚未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时,法律用一纸判决划清了责任边界。

  2023年3月15日晚,北京东二环某路段,一辆白色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以60公里时速行驶。交警拦停后发现,驾驶座上的闫某某满脸通红,车内弥漫着浓烈酒气。经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03毫克/100毫升,远超醉驾标准。面对指控,闫某某声称:“我开了L2级自动驾驶,车辆自己跑,不算我驾驶。”

  法院审理查明,涉案车辆虽具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但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这意味着,驾驶主体始终是闫某某本人。监控录像显示,车辆在行驶中多次偏离车道,闫某某虽双手虚扶方向盘,却因醉酒无法及时纠正。更危险的是,当系统发出“接管车辆”提示时,他已陷入半昏迷状态。

  “自动驾驶不是‘免罪金牌’。”主审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醉酒状态下启动车辆并发生位移,即构成犯罪。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替代驾驶者的法律责任。”

  闫某某的案件并非孤例。2023年7月,宁波的孙某迪在未取得驾驶证的情况下,醉酒后启用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结果因未能及时接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追尾前车,造成多车受损、两人重伤。经检测,其血液酒精含量达119毫克/100毫升。法院同样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其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

  这些案件暴露出一个普遍误区:部分驾驶者将L2级自动驾驶等同于“无人驾驶”。事实上,目前市面上99%的量产车型均处于L1-L2级,包括特斯拉Autopilot、小鹏XPilot等知名系统。这些技术的核心是“驾驶辅助”,而非“自动驾驶”。

  “L2级系统需要驾驶者始终保持注意力,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超过15秒。”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解释,“当系统遇到复杂路况或传感器故障时,必须由人类驾驶者立即接管。醉酒状态下,驾驶者的反应速度下降60%以上,根本无法履行这一义务。”

  我国法律对醉驾的打击从未因技术发展而松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则将醉驾纳入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自动驾驶醉驾”的认定保持高度一致。2023年7月,湖北襄阳法院审理的李某案中,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达262.6毫克/100毫升,虽声称开启自动驾驶,但仍被判处拘役五个月、罚金一万元。法官在判决书中强调:“‘饮酒后+启动车辆+汽车发生位移’是认定醉驾的三要素,与是否使用辅助系统无关。”

  更值得警惕的是,醉驾者往往低估了法律后果的严重性。除刑事处罚外,醉驾者还将面临:职业禁入: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职业终身禁入;经济重创:商业险拒赔,自费承担事故全部损失;社会信用:个人档案留下违法记录,影响子女政审。

  “自动驾驶是未来趋势,但安全责任必须厘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指出,“当前技术条件下,将生命安全完全交给机器是不现实的。驾驶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只要坐在驾驶座上,你就是法律认定的责任主体。”

  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技术伦理的深度思考。某车企工程师透露:“部分车型的‘自动驾驶’宣传存在误导性。我们曾在用户手册中明确标注‘需全程监控’,但4S店销售为促成交,往往淡化这一提示。”

  监管层面已开始行动。2025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规范》,要求车企在宣传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表述,必须明确标注“辅助驾驶”级别及使用限制。

  站在北京东城区法院的台阶上,闫某某的家属掩面哭泣。这起案件背后,是三个家庭的破碎:被追尾的出租车司机因伤休养半年,车上乘客留下后遗症;闫某某本人丢了工作,还面临巨额赔偿;而那个本应充满希望的夜晚,也因一次侥幸心理化为泡影。“技术可以进步,但生命没有重启键。”主审法官的感慨,道出了案件的核心启示。当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时,更需坚守对生命的敬畏。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悲剧,而非为错误行为提供庇护所。这起判决,不仅是对个案的裁决,更是对全社会的警示:在法律与道德的坐标系中,任何试图以技术为借口逃避责任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唯有敬畏规则、尊重生命,才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