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胡雷捐物资走高速被收1180元
【公益人胡雷捐物资走高速被收1180元】10月9日,广西百色德保县高速公路收费站前,一位跪地匍匐前行的男子引发全网关注——这位双腿残疾的公益人胡雷,在向当地捐赠9万元抗洪救灾物资后,被收取了1180元高速通行费。这场“善意遭遇制度壁垒”的争议迅速发酵,将公益运输政策漏洞、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议题推上舆论风口。34岁的胡雷是宁夏中卫沙坡头区人,自幼因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6岁丧父、母亲改嫁后,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后,他被送入福利院,18岁开始独自谋生——每天跪地爬行5公里捡废品,月收入仅四五百元。2008年起,这个靠馍馍果腹、穿他人旧衣的男子,却将省下的每一分钱投入公益:甘肃地震时他捐出全年积蓄,河南水灾中他连夜筹措物资,至今累计捐赠超100万元。“我吃过苦,所以见不得别人受苦。”胡雷在社交平台“让孝心回家”的账号简介中这样写道。这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公益达人,面对MCN机构合作邀约和粉丝带货建议始终拒绝:“万一卖了假货,怎么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10月9日凌晨,胡雷驾驶装满矿泉水、方便面、棉被的货车抵达德保南收费站。这批价值9万元的物资,是他为应对当地洪灾紧急筹措的。尽管已提前向德保县慈善促进会报备并取得接收证明,出口时仍被要求缴纳1180元通行费。
“收费员说只有全国性灾害才能免费,地方性的不算。”胡雷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中,颤抖着举起收费票据,背景是堆满物资的货车。这条视频两小时内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跪行巨人被收高速费#话题登顶热搜。
德保县民政局副局长证实,该批物资已于当日上午10时送达灾区。针对高速费争议,他透露已向上级部门提交报告,但广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尚未回应。更耐人寻味的是,当地干部曾自发凑钱2000元补偿胡雷,被他坚决退回:“我要的是政策公平,不是个人施舍。”
根据交通运输部2024年修订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仅对“跨省抢险救灾车辆”免收通行费。而广西实施的《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管理办法》则明确,地方性灾害物资运输不在免费范畴。
“政策设计存在真空地带。”物流法律专家指出,现行法规对“应急物资”的定义局限于“国家级响应”,但近年地方灾害频发,基层应急需求激增,“像胡雷这样自发行善的案例,恰恰暴露了政策滞后性”。
德保县慈善促进会秘书长罗女士透露,他们曾通过县政府协调高速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无政策依据”。这种“合法但不合理”的困境,在社交平台引发激烈讨论。网友评论:“当善意被制度卡住喉咙,该反思的是规则本身。”
胡雷的遭遇并非孤例。2023年河南暴雨期间,民间救援队因未办理“跨省通行证”被堵收费站的新闻仍历历在目。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24民间公益运输白皮书》显示,68%的公益组织曾遭遇运输政策障碍,其中“地方性灾害物资不免费”占比最高。
“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浦劬建议,可建立“应急物资运输分级免费机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民间捐赠开通绿色通道,“既要防止滥用,也要保护善意”。
值得关注的是,事件发酵后,广西交通运输厅已启动政策修订调研。而胡雷在10月10日凌晨发布的最新视频中,仍跪在堆满新物资的仓库前整理货单:“明天还要往崇左送药,高速费的事交给法律,我只管把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这场风波背后,是冰冷的制度条文与滚烫的公益善意之间的角力。当胡雷用残缺之躯扛起9万元物资时,1180元的高速费显得如此沉重;当政策以“合法性”为盾时,却忽略了民间自发力量的珍贵。
真正的社会进步,不在于规则的严丝合缝,而在于能否为善意留出弹性空间。正如网友“春风十里”的感慨:“制度可以严格,但不该让行善者寒心。”或许,当我们的政策能对跪行的巨人弯下腰,这个社会才真正配得上他们的善意。
目前,胡雷已收到来自全国的200余份捐赠邀请,但他坚持自费完成本次运输。“钱可以捐,路必须自己走。”这个跪行20年的男子,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公益的真谛,不在于打破多少规则,而在于始终如一的坚守。当制度与人性的和解真正到来,每一份善意都将不再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