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陪爬者长假业绩:80人接200单
【泰山陪爬者长假业绩:80人接200单】泰山之巅,一群特殊的陪爬者在这个国庆长假中体会到了“靠天吃饭”的滋味。“如果天气好,业绩估计会是现在的五倍!”国庆长假结束后,泰山陪爬从业者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他所在的80人陪爬团队在这个长假只接了200多单,而这一切都与泰山的持续降雨密切相关。这个曾经因“年入30万”冲上热搜的新兴职业,如今也面临着天气带来的挑战和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
这个国庆长假,泰山陪爬服务的需求原本十分旺盛。刘先生透露,早在假期前,他们的档期就被预约得满满当当。然而,天公不作美。国庆期间,泰山所在地持续降雨,导致不少游客无法在山顶观看日出,许多提前预约陪爬服务的顾客选择了改期。“一些顾客提前与我沟通,将爬山日期延后到某个周末或天气晴朗的时间段。”刘先生说道。天气因素直接影响了陪爬业务的业绩。刘先生所在的80人团队最终只接了200多单。对于这个成绩,刘先生明显不满意:“如果不下雨,接单量估计是这个的五倍。”
作为新兴职业,泰山陪爬的收费标准如何?刘先生透露,不同的从业者收费不同,有的可能高达1000元,而他自己的价格是白天700元、夜爬800元。陪爬行业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事实上,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搞钱”新选择。在泰山陪爬的从业人群中,有大学生开设“陪爬工作室”,单月营收过万;有从大厂离职的程序员,日爬三次泰山,全年收入数十万元。《2024年福布斯中国副业100评选》榜单,也将名山陪爬收录其中。
花上千元请人陪爬泰山,消费者究竟图什么?多位陪爬师总结,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无外乎两点:一是安全层面的专业向导服务,二是精神层面的情绪陪伴,而后者往往是决定买单的关键。购买陪爬服务的主要客户以25-40岁的85后、90后为主,且女性占比显著高于男性。“大部分购买陪爬订单的人体能有限,但依然想体验登顶的快乐。”陪爬师王华表示。他曾连续六小时托举顾客登顶,这属于陪爬服务的基础。另一位陪爬师安鑫直言,有的顾客就是不在乎是否能登顶,“只希望在5~6个小时的山路上获得共鸣”。为了给足顾客情绪价值,陪爬师们还要具备一些专业演员的素养。
王华自称是业内较早提出 “一日男友式”陪爬模式的人。在上山的过程中,拉手、公主抱、甚至是背着上山,这些偶像剧里会出现的桥段,他都可以实现。
“陪爬年入30万元”“月入2万元”——对于网上这些热议的说法,刘先生并不认同。他算了一笔账:今年9月,他陪爬了25天,有时甚至连续工作24小时,当月收入接近2万元。但他强调,暑期和国庆假期属于旺季,而在即将到来的淡季,不可能每天都能把档期排满。做起了全职陪爬的王华,如今月收入稳定在2~3万元区间,但他却透露,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身体损耗与运营成本,正悄然侵蚀着行业表面的风光。
王华直言,“夜间陪爬等同于通宵作业,需倒时差恢复,长期下来睡眠严重不足”。安鑫也曾创下两天完成三单的纪录,一天徒步6~10小时,膝盖和腰部承受巨大压力。刘先生也提到,“作为一名老陪爬,基本上膝盖会有一些受损,有时候疼”,工作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休息。随着从业者增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出“二八定律”。20%的头部陪爬师依靠出色的社交平台运营能力和优质服务,掌握了八成订单,而多数不懂运营的从业者订单寥寥,收入并不稳定。
陪爬行业虽然门槛低,但对从业者实际上有一定的要求。刘先生介绍,一些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会导致顾客在网上发帖吐槽,例如有人没有提供情绪价值,甚至半路坐地起价或丢弃顾客。因此,刘先生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服务质量。他强调,对陪爬人员来说,除了体能上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有好的服务态度”。如果有人有意加入他的团队,他会进行面试,考察其专业知识和可靠性,不接收完全的新手。
尽管国庆长假的业绩不及预期,但刘浩预测,泰山陪爬市场在国庆后还将迎来小旺季。“那些因为国庆下雨没赶来的游客,大概率会赶在国庆后的下个周末,或下下个周末来,他们总归是想来爬一次泰山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陪爬市场已经没有初期“好做”。目前,陪爬市场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缺乏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也涌入市场接单,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隐形消费”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顾客体验,也为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亟待规范和整顿。刘先生一边揉着酸胀的膝盖,一边盘算着国庆后的小旺季。那些因雨未能成行的游客,很快就会重新预约,他和他的团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忙碌。
泰山台阶上,陪爬师们的身影还会继续穿梭。在社交平台晒出的一张张登顶照片背后,这个新兴职业的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