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错峰出游的“大聪明们”赚到了
【节后错峰出游的“大聪明们”赚到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市场火热。文化和旅游部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同时节后错峰出游热度不减,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一家知名旅游预订门店时获悉,随着国庆黄金周假期结束,出境游市场迎来错峰出行小高峰。据该门店负责人透露,节后一周内出境游产品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25%,其中日韩、东南亚等短线出境目的地备受青睐。10月10日最新消息显示,来自四川成都的自由职业者小胡(化名)正是错峰出游的典型代表。作为咖啡店店员,她因工作性质拥有较为灵活的排班时间,故而特意将韩国旅行计划推迟至国庆假期尾声——10月6日方才启程。"提前半个月查机票时,国庆前三天成都直飞首尔的往返机票要两千三四百元,但6号出发的同航班价格直接降到一千出头。"小胡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购票记录时算起明细账:除去往返含税机票1200元,她在首尔入住明洞商圈的民宿每晚约300元,七天住宿费2100元;餐饮交通等日常开销控制在每天400元内,加上提前预订的景福宫韩服体验、乐天世界门票等项目,此次首尔行总预算严格控制在六千元以内。"算上机票总共才花九千多,比国庆期间出发能省近三千块呢。"她笑着展示手机里存好的行程表,细致到连每日交通卡充值金额都做了标注。
“这样算下来,与其在国内景区人挤人,不如出国玩一玩。”小胡说道。然而,现实却给小胡泼了一盆冷水。当她抵达韩国后,本以为能避开人潮,享受悠闲的旅行时光,却没想到依然没能逃脱“拥挤”的命运。“我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国内来的旅游团,在弘大、明洞这些热门商业区逛街时,随便走几步就能听到熟悉的中文。”小胡无奈地表示。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韩国很多店铺都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让她产生了“明明出了国,却还在国内”的错觉。
不少网友调侃:“中国人不愧是地球街溜子”。这一调侃,实则是对中国全球化步伐的生动写照。如今,从南极科考站到北极探险队,从巴黎香水店到东京便利店,中国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或是留学生,在异国课堂汲取知识;或是创业者,在海外市集开辟新天;或是旅行者,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宽度。这种“无处不在”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腾飞与文化自信的双重驱动。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美食香飘四海,汉语热潮席卷多国,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中国人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当然,“街溜子”之语更多是戏谑,它映射出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欲与适应力。未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日益紧密,这股“溜达”的力量,定将为全球多元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如今,错峰出游逐渐成为许多人的理性选择。以小胡为例,她从事咖啡店工作,工作时间相对灵活自由,拥有更多自主安排行程的空间。在国庆假期临近尾声的10月6日,她毅然决定前往韩国旅游。国庆前几天,从成都飞往首尔的机票价格居高不下,高达两千多元,这对于预算有限的游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节后,机票价格迅速回落,降至一千多元,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让整体花销变得可控。小胡期望通过错峰出行的方式,巧妙地避开国内旅游高峰,在异国他乡尽情享受悠闲自在的旅行时光,这种想法也代表了众多错峰出游者的心声。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给错峰出游者泼了一盆冷水。小胡满怀期待地到达韩国后,本以为能摆脱国内旅游高峰的拥挤,开启一段宁静惬意的旅程。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刚下飞机就意外地遇到了国内旅游团。在韩国的热门商业区,随处可见操着流利中文的游客,他们或三五成群地逛街购物,或兴奋地拍照留念。更让小胡惊讶的是,很多店铺为了迎合中国游客的需求,都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熟悉的支付方式让她恍惚间产生了“明明出了国却还有在国内的错觉”。这一现象并非小胡的个例,它反映出当下错峰出游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方面,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加深,信息传播变得极为迅速。通过各种旅游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热门旅游目的地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知晓。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都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独特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地方。即使在国内长假过后,国外热门景点依然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大量中国游客前往,这就导致错峰出游者难以真正避开人群,错峰出游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也影响了错峰出游的效果。一些旅游目的地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旺季可能存在重叠。而且,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非传统旺季出游,这使得所谓的“错峰”时段也变得相对拥挤。
错峰出游本意是提升旅游体验,但现实中的困境反映出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从旅游产品供给来看,目前市场上同质化的旅游产品较多,缺乏针对错峰出游者的特色化和个性化产品。旅游企业往往更关注传统旺季的市场,对错峰时段的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导致游客在错峰出游时选择有限。
从旅游消费观念来看,部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相对集中,倾向于跟风前往热门景点。这种消费观念使得即使错峰,热门地区依然人满为患。游客需要转变观念,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探索一些小众、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了突破错峰出游的困境,旅游企业应加大在错峰时段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开发错峰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市场的均衡发展。
错峰出游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充满了挑战。本想错峰出行却没错到峰的现象,提醒我们要正视旅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错峰出游真正成为提升旅游体验的有效途径,让游客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