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错峰出游的“大聪明们”赚到了
【节后错峰出游的“大聪明们”赚到了】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市场火热。文化和旅游部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随着国庆假期的落幕,旅游市场并未如预期般迅速降温,节后错峰出游的热度反而持续不减。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一家知名的旅游预订门店,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今年节后出境游的预订情况异常火爆,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订量增长了20%至25%,显示出游客对于错峰出行的强烈偏好。10月10日,一则来自四川的旅游趣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胡(化名)是一名在咖啡店工作的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她利用优势,选国庆假期后出行。10月6日多数人已上班,小胡却启程赴韩开启一周异国游。出发前她算经济账,发现国庆前几天成都飞首尔机票两千多元,推迟出行后降至一千多元。她此行整体花销加机票不过万元,性价比高。她称与其在国内景区人挤人,不如出国体验异国风情。然而,现实却给满怀期待的小胡泼了一盆冷水。当她抵达韩国后,本以为能避开国内的人潮,享受一段悠闲自在的旅行时光,却没想到依然没能逃脱“拥挤”的命运。无论是繁华的购物街区,还是热门的旅游景点,都处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她的旅行体验大打折扣。
“我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国内来的旅游团,在弘大、明洞这些热门商业区逛街时,随便走几步就能听到熟悉的中文。”小胡无奈地表示。
更让她感到意外且新奇的是,当她漫步在韩国的街头巷尾,走进一家家风格各异的店铺时,竟惊喜地发现,很多店铺的收银台上都醒目地摆放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标识。原本她以为在国外只能使用现金或者当地的支付方式,没想到如今国内的便捷支付手段在这里也如此普及。这种熟悉的支付场景,瞬间让她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觉,仿佛自己虽然踏上了异国的土地,但实际上却还在国内一般,那种跨越国界却又被熟悉元素环绕的感觉,着实有些奇妙。
在国庆等长假期间,热门景点人满为患的景象早已成为常态。各大景区里,摩肩接踵的人群如同潮水一般,将那些心仪的风景围得水泄不通。道路上,车辆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交通拥堵不堪,每前进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而住宿方面,价格更是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飙升,原本性价比不错的酒店,在长假期间价格翻了好几倍。游客们为了看一眼那心心念念的风景,不得不在这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地穿行,排队等候的时间长得让人心烦意乱,原本美好的旅游心情也被消磨得所剩无几,旅游体验更是大打折扣。因此,错峰出游便成为了许多人的理性选择。
就拿小胡来说吧,她从事咖啡店工作,工作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节假日限制。她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果断选择在10月6日前往韩国旅游。在国庆前几天,她查询从成都飞往首尔的机票价格,那高昂的费用让她有些望而却步,高达两千多元。而节后,机票价格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直线下降,一下子降至一千多元。这样一来,整体的花销都在她的可控范围之内,既不会给自己的经济带来太大压力,又能实现出国旅游的愿望。她满心期望着通过错峰出游,避开国内旅游高峰时那拥挤不堪的人群和糟糕的旅游环境,在异国他乡尽情享受悠闲自在的旅行时光,这种想法也代表了众多错峰出游者的心声。
然而,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泼在了错峰出游者的头上。小胡满怀期待地到达韩国后,本以为终于能摆脱国内旅游高峰时的拥挤状况,好好享受一段宁静的旅程。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刚下飞机,在机场就遇到了好几个国内旅游团,那些熟悉的乡音和热闹的场景,让她一下子有了一种回到国内的感觉。当她走进热门的商业区时,更是随处可见说中文的游客,大家操着同样的语言,在店铺间穿梭购物。而且,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店铺都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在国内早已习以为常的支付方式,在异国他乡再次出现,让她那种“明明出了国却还有在国内”的错觉愈发强烈。这一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小胡身上,而是反映出当下错峰出游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方面,全球旅游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让信息传播如疾风般迅速,那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声名远扬。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在挑选旅游地时,都更倾向于那些独具特色、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即便国内长假已然落幕,国外那些热门景点依旧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纷至沓来。如此一来,那些本想错峰出游的游客,也难以真正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享受宁静与自在。另一方面,旅游行业鲜明的季节性与周期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错峰出游的效果。许多旅游目的地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旺季时常出现重叠。而且,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在非传统旺季踏上旅程,这使得原本被视为“错峰”的时段,也变得人潮涌动,不再清净。
错峰出游,原本旨在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但现实中的重重困境,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旅游市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旅游产品供给的角度来看,当下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针对错峰出游者的特色化、个性化产品十分匮乏。旅游企业往往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传统旺季的市场上,对错峰时段的旅游开发投入明显不足。这就导致游客在错峰出游时,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从旅游消费观念的层面分析,部分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相对集中,习惯于跟风前往热门景点。这种消费观念如同无形的枷锁,使得即便是在错峰时段,热门地区依然人潮如织,拥挤不堪。因此,游客需要转变观念,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旅游的品质和体验上,勇敢地探索那些小众、特色且别具风情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打破错峰出游的困境,旅游企业应当加大在错峰时段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精心推出更多独具特色、差异化明显的旅游线路和活动,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政府部门也可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开发错峰旅游产品,推动旅游市场朝着更加均衡、健康的方向发展。
错峰出游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充满了挑战。本想错峰出行却没错到峰的现象,提醒我们要正视旅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让错峰出游真正成为提升旅游体验的有效途径,让游客能够在不同的时间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