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收95只鸽子价值132万 最贵18万
【干部收95只鸽子价值132万 最贵18万】2025年10月,一桩因“天价鸽子”引发的受贿案震惊全国——新疆阿勒泰青河县原应急管理局局长马某某,在任期间收受95只“翻翻鸽”,总价值达132.43万元,其中最贵一只鸽子价值18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基层权力生态的腐败问题,更因“鸽子”这一特殊载体,撕开了“雅贿”新变种的伪装。“翻翻鸽”是新疆地区特有的观赏鸽品种,以其飞行时连续翻滚、盘旋的独特姿态闻名,被爱好者誉为“空中芭蕾舞者”。其价格因血统纯度、训练难度和比赛成绩差异悬殊:普通鸽子价值数千元,而顶级赛鸽可达数万元甚至更高。马某某案中,行贿者精准利用了这一“雅趣”的隐蔽性,将贿赂行为包装成“兴趣交流”。
据法院审理查明,2015年8月至2024年12月,马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17名工程承包商、企业主在防灾工程审批、安全检查、资金拨付等环节大开绿灯。作为回报,他累计收受95只“翻翻鸽”,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冠军鸽”。例如,某建筑公司老板为承揽应急管理局项目,一次性送出3只总价42万元的赛鸽;另一名矿主以“支持局长业余爱好”为由,献上价值18万元的全国赛冠军鸽。这些鸽子并非普通宠物,而是被精心设计的“权力信物”——行贿者通过马某某对鸽子的痴迷,与其建立利益纽带,而马某某则默许“送鸽即办事”的潜规则。
一名涉案企业主在证言中透露,马某某曾多次暗示“最近没收到好鸽子”,行贿者便心领神会,四处搜罗名鸽。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让行贿者认为“送鸽子比送钱更安全”,却最终将双方推向深渊。马某某的腐败行为持续长达十年,受贿总额达242.43万元,其中“翻翻鸽”占比超54%。其受贿手段随时间推移愈发隐蔽:早期以现金、购物卡为主,后期逐渐转向名贵字画、古董、赛鸽等“雅贿”形式。2021年至2025年,他平均每年收受鸽子20余只,甚至在退休前3个月仍收受5只总价38万元的赛鸽。
此案背后,是基层监督机制的明显漏洞。马某某在任期间,频繁出入高端鸽舍、参加全国赛鸽比赛等异常消费未引起重视,单位财务审计仅关注大额资金,对“雅贿”等隐蔽形式缺乏有效识别。青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此类案件查处难度更大,需依赖更精细的审计手段和更严格的利益冲突审查。”
马某某案并非孤例。近年来,公职人员受贿形式日益隐蔽,“雅贿”成为新趋势。从名贵字画、古董到赛鸽、高端茶叶,行贿者通过“文化交流”“兴趣共享”等名义,将贿赂行为包装成合法社交。此类案件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公职人员的特定爱好,将利益输送伪装成“人情往来”,既规避了直接金钱交易的风险,又满足了受贿者的虚荣心。
马某某案的曝光,推动了基层监督机制的升级。青河县纪委监委已建立公职人员“兴趣爱好备案制”,要求领导干部申报高尔夫会员、赛鸽饲养等可能涉及利益输送的爱好,并定期核查相关消费记录。同时,推动应急管理系统开展“以案促改”,排查工程审批、安全监管等环节的廉政风险点,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
此外,此案也引发了对公职人员价值观教育的反思。青河县通过组织廉政警示教育会、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方式,强化干部“慎独”“慎微”意识。一名基层干部表示:“过去觉得收点小礼品无伤大雅,现在才明白,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都会腐蚀权力,最终害人害己。”
马某某案的判决,再次敲响了反腐警钟。反腐败斗争不仅需要“打虎拍蝇”,更要警惕“雅贿”等新变种;不仅要约束权力,更要净化公职人员的精神世界。唯有如此,才能让权力真正回归“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让“翻翻鸽”的翅膀不再沾染腐败的污垢。
“此案的警示意义在于,腐败没有‘安全区’,无论形式如何隐蔽,终将受到法律严惩。”青河县法院院长在宣判后强调。而对于公众而言,这起案件更是一面镜子——当公职人员的“兴趣”成为权力交易的筹码,当“雅好”沦为腐败的遮羞布,每个人都应保持警惕,共同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只鸽子价值18万,听起来荒诞,却真实发生在基层权力场域。马某某的堕落轨迹,既是个人价值观扭曲的悲剧,更是监督机制漏洞的缩影。此案的查处,不仅彰显了法律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雅贿”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让公职人员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